1.南京出台举措:支持首套刚性购房需求和合理改善性需求

2.补贴取消并非空谈,新能源产业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3.燃料电池汽车取消补贴,用“以奖代补”迎“十城千辆”,靠谱么?

南京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_南京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23

绿牌丑吗?

作者|王磊

取消绿牌?这次可能要来真的了!

在今年2月底,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乘联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蓝牌、绿牌的建议,并且“预计未来两年就将成为现实”。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足以让舆论沸腾。如果真取消了,对新能源车的影响就好比,刚会走路,就要学着奔跑。

一直以来,绿牌与蓝牌代表着政策优待、价格补贴以及出行不限号等待遇的不同。

在没有了绿牌加持的BUFF后,新能源车还会香吗?

01

?来真的?

新能源汽车,正脱去“新能源”外衣,回归本质。

关于取消新能源绿牌的市场传言,早在2021年就曾经被人们热议。

当时有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发现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有数个关于全新样式的小型汽车号牌设计专利。

据这一公开发布的设计专利,小客车车牌从蓝底白字变成了白底黑字,底部衬以深蓝色的线条,字母布局同样发生了变化。至于新能源车牌,底色继续采用渐变色设计,但不再使用绿色,而改为浅蓝色。

来源:网络

一时之间,绿牌要被替换的言论聚讼纷纭,但还是没什么权威性,最终不了了之。

如今乘联会开始现身说法,这次大概是要来真的了。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出现了明显的歧视性,扭曲了汽车行业的自然发展,部分省市推出的政策更是变相削弱了交通管制法规的实施空间。

如今,新能源汽车彻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适用交通法规方面,已经没有异于传统汽车的理由,所以才会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牌照的建议。

虽然这一过程将会给相关车主带来较大的麻烦,但是摇号过程是过去和现在燃油汽车所一直经历的,长期豁免新能源汽车不合理,这会长期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

不论是补贴结束还是牌照合并,崔东树认为传统能源逐步让位给新能源是必然的趋势,而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非常省钱;产业核心竞争力已然形成,相关基建进一步完善,对消费者来说,新能源汽车寿命周期的成本优势将愈发体现。

有网友表示“支持合并,新能源车优待早该结束。”

也有网友表示,“新能源车没有优势,就是纯大韭菜了”、“没便宜可占,我选新能源车干啥?”

来源:截图

其实绿牌一旦真的取消,最大挑战还是来自于新能源车自身,比如一直以来的痛点,续航焦虑的问题,节假日高速上需要排队以及自身维修成本较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来源:截图

还有网友调侃道,我专门换的绿色车漆为了配这个牌子,你现在跟我说换回蓝牌?

来源:截图

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其实电车在褪去政策优惠光环后,比起油车,并不是一个省钱省心的最好选择。

02

?当失去特殊待遇后

新能源汽车的一路狂飙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其中“绿牌”这个特殊身份给予了新能源汽车很多“特权”。

新能源汽车专牌制度在2016年4月推出,其目的就是用于区分辨识新能源汽车,于同年12月起在上海、南京、无锡、济南和深圳试点启用,此后范围逐步扩大,直到2018年上半年覆盖了全国所有城市。

来源:小鹏汽车

上海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此前燃油车蓝牌是需要进行竞拍的,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而新能源绿牌的出现为上海的潜在购车者们打开了一道豁口。

施行“免费绿牌”政策,买新能源车,相当于省下了10来万,这就极大的推动了上海等限牌城市的销量和新能源渗透率。

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22年上海以33.51万辆的成绩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城市,在当地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45.23%

如此惊人的成绩,离不开补贴政策以及绿牌政策,以及不断的侵蚀燃油车市场份额。

随着电车市场销量的增长,取消绿牌,本质上是让新能源回归市场平衡。消费者买电车,到底是源于绿牌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用车成本的考虑还是基于产品体验更好的这种倾向性考虑?这个时候,也需要看清楚了。

其实有关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收紧趋势也已经出现。

比如2022年底,上海率先开始改变绿牌政策,发布公告表示自2023年起,插电混动和增程式车型就不再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

来源:上海市市政府

这就意味着所有购买上面两种动力车型的用户,都需要与燃油车一样加入到拍牌大军当中,而目前燃油车的牌照需要花费几万或者十多万元去竞拍,这无疑是一下子提高了不少购车成本。

所以上海的插电混动车型以及增程式车型无法再获得绿牌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迅速体现,上海混动车销量占比由去年12月的24.5%暴跌到今年1月的3%

除此之外,2023年1月1日起取消新能源补贴就是一个很大的信号。

目前国内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65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27.6%。2023 年预计达 36%,超过三分之一都是电车,也意味着电车在国内已经从襁褓婴儿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了。

来源:乘联会

在各种优惠政策的加持下,亦无法正确的判断出新能源的真正竞争力与成长,另外长期的扶持政策在国家税收等各方面造成的压力也非常大。

也是时候该撒开“孩子的手“了,通过与油车的公平竞争,还能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生存造血能力,让市场良性循环

当然,牌照合并也不是一蹴而就,崔东树也表示过预计两年内才有机会,也就是说还有两年的缓冲期,新能源车们得加油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超电实验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南京出台举措:支持首套刚性购房需求和合理改善性需求

近日,有国内媒体曝出比亚迪南京某经销商老总在其店内自杀身亡,并牵出其生前与比亚迪在新能源车推广过程中有过新能源汽车补贴款项的纠纷,且死者生前曾实名举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销售过程中存在骗补贴行为。

据前述南京经销商老总母亲在报道中的表述,死者生前主要协助帮助比亚迪开拓南京新能源公交市场。那么,我们就以比亚迪在南京推广K9电动大巴的模式来分析一下,比亚迪在南京市场到底存不存在骗补的可能性。

据2013-2015年度国家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补贴标准为25万元/辆,6-8米纯电动客车补贴金额为30万元/辆,8-10米纯电动客车补贴金额为40万元/辆,10-12米及以上纯电动客车补贴金额为50万元/辆。

以比亚迪在南京市场推广的K9电动大巴为例,按照前述的国家针对纯电动客车的补贴标准,12米尺寸的比亚迪K9可获得50万元的国家补贴,如果南京政府能按照与中央政府1:1的比例实施区域补贴,则意味着K9共计可获得100万的推广补贴。

比亚迪K9电动大巴在南京市场的前期推广并不顺利。原因在于,此前,包括南京在内的大部分试点城市针对燃油大巴车会有9万元/年的燃油补贴,而按普通公交大巴车平均8年的运行寿命来看,一辆燃油大巴共计可获得近72万元的补贴。

区域公交公司如果将其燃油大巴全部更换成纯电动大巴,除采购大批量纯电动大巴的高昂的购车费用外(因配置不同,一辆比亚迪K9的售价约为200万元上下),除去此前的燃油补贴,实际上获得的新能源大巴补贴金额就微乎其微了。

而如果区域政府对电动大巴的补贴额度不高,则更会影响当地公交集团对于更换电动大巴的积极性。比亚迪此前也表示,这也是其在各个区域市场推广纯电动大巴的一个阻力点所在。

 

 我们再来看看此前媒体报道的国内存在的一些新能源企业骗补的方式,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整车企业全资或参股汽车租赁公司,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拿到

国家和地方对电动车的补贴;二是由一家汽车租赁运营公司主导,一边采购整车企业,一边与电池企业合作,通过“多采购整车,少采购电池”的方式,从中获取补

贴。

那么,从前述比亚迪在南京市场针对纯电动大巴的布局情况来看,按照前面算的公交集团将燃油大巴全部更换为电动大巴获得补贴的额度,即便是参股租赁公司,“自产自销”获得的补贴金额也极为有限,甚至可以说是“入不敷出”。详解: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补贴取消并非空谈,新能源产业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近日,为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南京市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增强服务业发展韧劲的若干措施》五项行动16条重点举措,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促进消费市场复苏回暖,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措施包括,加快商贸展会经济复苏提振。支持商贸企业发展壮大,对规模增量位居全市前列的重点企业实施奖励;对3万平方米以上的专业消费类展会,给予最低10万元奖补;对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含)的专业消费类展览项目,适当补贴场地租赁费用。

加大对旅行社、旅游景区、会奖旅游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纾困资金支持;办好中国南京美食节等特色活动,继续发放餐饮助力券。

全年打造1000个消费新场景,继续开展全市特色消费场景评选活动。对符合条件的品牌首店、旗舰店和相关商业载体,以及在南京举办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发、首秀活动的,及时兑现奖励资金。打造100个体验式、沉浸式体育消费新场景。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首套刚性购房需求和合理改善性需求。开展“极美南京、宜居宜业”系列房展会,促进住房供需对接。完善长租房政策,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

丰富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金融产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绿色家装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对暂时偿还房贷确有困难的还款人,经过银行机构认定审核后,年内给予延期还本付息期限。

燃料电池汽车取消补贴,用“以奖代补”迎“十城千辆”,靠谱么?

据悉: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近日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规定: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补贴最高上限由2016年的5.5万元下调至4.4万元。地方政府各级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的50%,而此前中央与地方财政补贴配比大部分为1:1,各大标题党媒体纷纷标题为“新能源车补贴额度今年减20% 至2020将个人补贴完全取消”等,今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板块也走势疲弱,跟随大盘纷纷回调,怎么看待这一政策的出台和对后期板块的影响?

其实这个坡度也就是市场此前传闻的版本,并无二致,我在之前的政策面把脉:锂电新思考一文有过解析,本文主要就相关政策影响和当前市场情绪背后作一解读。

2020将个人补贴完全取消:补贴退坡政策

这里的年度20%退坡是早已预料的,中规中矩,最具杀伤力的一条是同时规定地方补贴不得超过中央的50%,这样一来,实际能拿到的补贴下降幅度就远远不止20%了,举个例子:在北京去年续驶里程25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国家补5.5万,北京市再补5.5万。今年,“国补”降20%到4.4万,那么“地补”最多只有2.2万,相当于少补4.4万,下降幅度40%!对购车积极性影响不小。

此外,1月23日工信部发布国补新规后第一批补贴目录——2017《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车型目录》(第一批)。去年5批目录正式作废。本批目录共包括185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客车74款,乘用车73款,专用车38款。分企业来看,北汽(29款,占比15.6%)、金龙(21款,占比11.3%)、比亚迪(19款,占比10.2%)、东风(17款,占比9.1%)、宇通(17款,占比9.1%)。很多去年能卖的车型因为不在第一批目录里面,不享受补贴,暂时没法卖,只能等后续批次,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2020将个人补贴完全取消:骗补惩处情况

2月4日,工信部网站公布了7家涉及“骗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分别是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乘用车、郑州日产汽车、上海申沃客车、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重庆恒通客车。并对7家企业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这7家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诸如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未安装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未安装电池、电池安装不足、未安装电机控制器、电池电芯数量小于公告数量、驱动电机生产企业与《产品公告》不一致等等,可见监管层对新能源汽车的监管已经从大水漫灌进阶到精准打击,更加注重行业的健康发展。

加上去年9月财政部首次公布吉姆西、苏州金龙、五洲龙、奇瑞万达、少林客车5家企业详细骗补行为,并给予吉姆西“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对11家骗补车企给予了行政处罚,1家直接取消资质,处罚力度较重。

在惩处的同时,发改委1月份也批复了两个新能源纯电动车项目,分别是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源机械有参股)和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两项目总投资达61.52亿元人民币,健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针不变,恩威并施。

2017年开局之初,新能源汽车就面临补贴退坡、目录重审、骗补惩处等一系列凛冽寒风,这都是前两年企业不注重内修留下的历史欠账,其间经验教训值得企业和监管层好好反思。

2020将个人补贴完全取消:市场观察

1.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一方面补贴下降带来的是成本上升,车企要考虑是否转嫁给消费者;一方面没有入围第一批目录的车型不敢卖,在等待后期目录。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冷淡,季节性周期和观望情绪是最主要因素。《法制晚报》记者报道称,北京新能源车的销售几乎停滞,对于部分指标即将到期,急于买车的消费者,也只能和经销商签订预售合同,要等最终售价公布后才能拿到车,一些消费者甚至要面临弃号的风险。

对于价格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大部分企业愿意贴这个钱。原因很简单,消费者不一定能接受车价上涨,毕竟这么多年,新车都是越卖越便宜,并没有越变越贵的例子。”但不排除个别车型轻微涨价的现象,新能源汽车未来应对补贴退坡之路唯有依靠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尤其是电池成本)。

一季度本身是新能源汽车销售淡季,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不排除一季度产销量同比止步不前,但一个季度的时间放在整个产业跨度看,并不致命。

2.成长股被抛弃的时代

哪怕是熊市,成长股因为PEG支撑估值一直不便宜,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在缺乏新的刺激因素情况下,各个板块的成长性个股都不受待见,被主流资金所抛弃,阴跌不止,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相反是周期性的黄金,有色,水泥,化工,钢铁,煤炭,稀土等轮番表演。

归属成长股的新能源汽车被暂时冷落数月也很合理,任何股价的运行都是涨跌周期交替反复,走走停停,有的在出现一个大波浪之后归于平静,甚至数年都翻不了身,有的则始终保持螺旋上升,回头看所走过的那些调整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不足挂齿。当下的成长股估值并不贵,只要找准那些成长性相对确定的个股,继续的调整或者下跌我们应该感到的不是恐慌,而是“终于等到这样的机会”这种感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茅台也不是一年涨几百倍的。

3.行业长远看法

王传福认为,退坡以后,从政策导向型转为市场导向型,企业要研究市场需求,要挖掘潜力,推动产品创新。的确,在补贴高的时候大家都想着赚补贴钱,一个塑料壳加四个轮子,再装块电池就可以骗补贴,来钱太容易,忽略了自我研发能力的提升,补贴下降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促进企业由此注重内功的修炼,唯有市场形成真正的市场化竞争,才能健康发展,价格也才能下降。有位粉丝形容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不是没道理。

当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00万辆,未来指望每年翻翻不现实,稳一点,慢一点,伴随着一批伟大的企业成长起来。行业集中度提升、规模化趋势日益凸显,行业龙头市场份额提升,良币驱逐劣币,这是我们期望能见到的效果。

说到底,2020年完全不补贴只是一个新闻标题,背后并非这么简单粗暴的逻辑,立足当下,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个股都不宜过高期望,而应该择机播种布局,等待未来的收获,股价涨跌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强扭的瓜不甜,顺应趋势定对策。

更多补贴政策消息:

2020年取消补贴是真是假 到底怎么回事

2021年将完全取消电动汽车补贴

作者:yong?汽车分析师

在2019年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市场掉头向下不复增长之势,补贴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巨大。燃料电池汽车仍是政策驱动型产业,补贴政策迟迟未见出台,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发展热情和产业发展速度。在国际燃料电池汽车品牌加快进入国内市场之际,国家应加快制定相关政策体系,促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以保护延续电动汽车市场的成果。

在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及官方解读文件中,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政策仍犹抱琵琶半遮面:将选取部分城市开展示范应用,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有关通知仍将另行发布。

氢云链认为,四部委在补贴政策与解读文件中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

(1)国家判断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仍未成熟;

(2)选取部分城市开展为期4年的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应用;

(3)取消购置补贴,调整为对示范城市的“以奖代补”,非入选地区购置燃料电池汽车将不享有国家补贴;

(4)各地区应侧重地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不应同质化发展。

氢云链认为,类似“十城千辆”的推广措施将再次出现,未来两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另一方面,各地区氢能产业发展可能将由此进入分化阶段。由于取消购置补贴,入选示范名单的地区和城市将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竞争中获得极大优势,未入选的地区需要投入极大的财力物力才能平衡劣势。

定点示范,“十城千辆”再现?

在2019年初,氢能行业内就有国家将实施“十城千辆”推广计划的消息,以支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此外,行业内也一直有声音,希望选取合适地区先行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吸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经验,避免一拥而上造成同质化、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骗补”现象的出现。

实际上,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火热,由于顶层设计的缺失,已经出现了重复建设的苗头。因此,四部委选定特定地区进行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是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十城千辆”可能是最合适的实现形式。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出“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奖励范围可能将包括上游的零部件和下游示范应用,而不仅在销售端进行补助。

根据“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的条件,可以理解为将选拔“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好,氢能产业发展较好,拥有适合氢燃料电池汽车落地场景”的地区。因此有经济实力、产业基础但氢能产业发展不积极的地区不一定能入选名单,如深圳、南京等。同理,仅仅氢能产业发展好未必能入选示范名单。

根据政策文件,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已经取消,入选名单的城市和地区才能获得国家“以奖代补”形式的支持,由此将获得极大的政策和资金优势,从而在产业发展上取得领先。根据“十城千辆”的经验,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名单将不止一个批次,本次未能入选名单的城市和地区应加快氢能产业建设,争取进入后续批次的名单中。

“十城千辆”是否能够奏效?

2009年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主要内容为,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

表1?“十城千辆”各批次城市名单

据科技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25个城市共示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每城平均拥有量为1096辆,基本达到了推广目标。但实际上推广的汽车大多集中在合肥、杭州、深圳、北京等寥寥几个城市,大部分城市未达标,如第二批入选的唐山推广不足50辆。因此,很多人认为“十城千辆”的推广成绩并不理想,甚至有人用“烂尾”来形容。

“十城千辆”成效不佳的基本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买不起”和“买不到”。

“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无车可选、无车可买。全国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很多,但是真正去咨询购车时却都表示无车可卖。”时任杭州市经济委员会汽车工业处处长何秀林说道,“车价的高昂也是阻碍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纯电动乘用车比普通车要高三倍,电动环卫车更是高出5倍。”

但这并不能说“十城千辆”是一个失败的尝试。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要经历“试验室-小试-中试-大试”四个阶段,而从新能源产业来说,由于没有可照搬的模式,“十城千辆”只能起到一种探路的作用,就是从试验室走向小试这个阶段。正是这样的尝试,维持了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热情,才有在2014年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正处于市场导入期,长久以来大量燃料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亏损之下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将不可持续,因此政府对于产业的引导与支持是必要的。“十城千辆”未必能使燃料电池汽车走上高速发展的车道,但能对技术发展路线进行定调,并保持企业发展的信心。

突破技术,降低成本,才能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

回顾十年前的“十城千辆”,由于成本和技术的原因,生硬的推广难以形成合理的商业模式。由政府提出采购计划,当地汽车企业造好车再由本地公交集团购买,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循环。过高的采购成本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高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让商业模式难以成形。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燃料电池汽车采购成本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站售氢气价格缺乏经济性,这都阻碍着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买车并不难,难的是建立一套产业体系,如园区建设、产业链经济、突破核心技术。

“2012年电动大巴成本过高,即使有补贴公交公司也不愿意采购。但到了2018年,大家都愿意买电动大巴了,因为成本下来了。”武汉某燃料电池企业对氢云链如是说道,“未来燃料电池成本下来了,大家自然就愿意购买燃料电池汽车了。”

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的目的在于技术验证、反馈迭代和积累管理经验并形成标准,若再次实施“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应将主要目标定在产业链建设、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本降低,而非汽车推广数量上。

“我们的目标是去去补贴化,燃料电池产业不可能一直靠补贴生存。这不仅需要取得技术突破,也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一家燃料电池企业告诉氢云链。

有了纯电动汽车产业的经验后,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上不应再盲目的追求数字效应,数字并不能代表成功和成绩。“以奖代补”,也不应只奖励汽车销售,应当更多地奖励核心零部件、基础设施和运营环节。

借助规模化示范运营,突破核心技术,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建立完善的管理标准体系,降低成本,才能成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