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恩怨情仇 Lucid Motors与特斯拉的渊源

2.自带吸金能力,李一男造电动车,胜算几何?

3.特斯拉的企业背景,公司愿景与使命和公司战略分别是什么?

4.不愿被特斯拉带到沟里,连宝马都放弃开发纯电专属平台

5.不在乎比亚迪,却严防保时捷,特斯拉为什么看不起中国车企?

6.为什么有好多人都崇拜马斯克?

特斯拉创始人选择电动车作为创业方向是因为_特斯拉电动汽车创始人叫什么名字

撰文?/?马晓蕾

编辑?/?黄大路

设计?/?杜?凯

来源?/?华尔街日报作者?Tim?Higgins

地点:美国内华达州卡森市的一家仓库;时间:每天;:旧iPhone和其他废旧个人电子产品被一卡车、一卡车的运到这里,仓库的工人们将它们敲开,取出电池,并剥成原材料。

一提到特斯拉,人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埃隆·马斯克(Elon?Musk),被称为“硅谷钢铁侠”的他承载了特斯拉成功带来的所有荣誉。而有一个人又与马斯克的成功密不可分,他和马斯克在青年时期因志同道合走到一起,特斯拉从起步到声名大噪的十几年里,走过的每一步、每一次的技术改进都少不了他的功劳,这个人就是特斯拉前首席技术官斯特劳贝尔(JB?Straubel)。

打造更廉价的电动车的秘诀是什么?斯特劳贝尔已经有了答案。这要从一堆旧手机说起。作为特斯拉背后的智囊团成员之一,斯特劳贝尔表示,这些废弃的电子垃圾是推动电动汽车革命向前发展的关键,也是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车的关键。

斯特劳贝尔于2004年加入特斯拉,成为特斯拉的第5名员工,并被任命为联合创始人,首任首席技术官。2017年,斯特劳贝尔成立了Redwood?Materials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和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

电池原材料哪里来??

斯特劳贝尔开创了锂离子电池动力系统的设计,在推动这家硅谷公司成为汽车行业估值最高的公司上功不可没。自从一年前离开特斯拉后,他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一成功背后潜在的问题。那就是去哪里寻找制造电池所需的镍、钴和锂呢?

通过矿和其他工艺从自然界中提取这些材料,成本高昂且困难重重,而且产量远远落后于预期需求。斯特劳贝尔的Redwood?Materials公司正在取一种不同的策略,悄无声息地定下目标,要建立美国最大的汽车电池回收业务。他笃定地说,他可以完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收集和重新利用这些材料,以颠覆数百年的矿业。

尽管斯特劳贝尔和马斯克对电动车一样痴迷,但在其他方面两人却是风格迥异。马斯克是一个狂妄的台前表演者,而斯特劳贝尔则是一个低调的幕后工程师,他住酒店都曾因房间里的灯泡功率太低而主动为其更换。

尽管斯特劳贝尔最初并不打算在汽车行业工作,但他对电动车的热情由来已久。斯特劳贝尔自童年起就对化学和电池感兴趣,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他曾自己改装过一辆电动保时捷944,并在2000年赢得了世界电动车赛车纪录。他以飙车为乐,在新兴的电动车圈子里名声大噪。

如今,他所从事的是一项大规模的、困难的甚至危险的工作。进行电池回收的炉子在1482摄氏度的高温下运行,将材料还原成颜色鲜艳的粉末。锂离子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起火,而包裹它们的电池包通常重达数千磅,尺寸和配置也各有不同。

目前还不清楚汽车电池回收的市场如何,以及竞争对手会是谁,因为各种长期回收商、矿公司和初创企业都在关注这个市场,却很少有人愿意为这些工作所需的机器和工具进行巨额投资。

降低排放的监管压力和电池成本的降低,导致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将电动汽车纳入其产品阵容。斯特劳贝尔说,按照如今各汽车制造商的,如果要赶上电动车增产的速度,汽车电池回收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机构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的总经理西蒙·莫尔斯(Simon?Moores)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激增,从去年的177?GWh增至近800?GWh,约为2019年特斯拉里诺超级工厂产量的22倍。

废旧电池怎么办?

长期以来,电池的高昂成本一直是“让所有人都买得起电动车”的最大拦路虎。因此,与燃油车相比,电动车的价格仍有很高的溢价。麦肯锡公司估计,这一溢价平均为1.2万美元。比如,现代汽车公司的插电式混动Kona?SUV的售价则比燃油版本高出了1.7万美元。

特斯拉在降低电池成本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预计将在9月22日的电池日活动中详细介绍新的进展。在其早期,电池的最大成本在于组装电池的复杂工艺。随着这些工艺的完善,斯特劳贝尔说,现在电池行业50%至75%的成本在于其原材料,这让他看到了回收利用降低成本的潜力。

同时,废旧电池的供应量也在爆炸性增长。据专门研究回收和可再生能源的环境工程师Maria?Kelleher称,预计2025年将有50万辆电动车报废。她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跃升至100万辆以上。

斯特劳贝尔已经得到了一些大牌投资者的青睐。在今年的第一轮融资中,他从Capricorn投资集团和Breakthrough?Energy?Ventures环保投资基金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约4000万美元,其中包括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Bezos)和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Gates)。Capricorn的总经理Dipender?Saluja表示,斯特劳贝尔提出的建议代表了一种思维的转变。那就是"使用相同的材料重建我刚刚完成过的东西",他说。

"整个市场永远都是由这些金属的商品价格决定的,"斯特劳贝尔在2017年还在特斯拉工作时,首次接受深入访时谈到了他的新企业。"这将改变行业公式,通过创造新的循环实现材料成本节约。"斯特劳贝尔的目标是与整个汽车行业合作,开发适用于任何电池和汽车设计的回收工艺。

与马斯克青年时代的志同道合

斯特劳贝尔第一次对车用锂离子电池着迷是在2003年左右。那一年,他在洛杉矶的一家汽车店附近闲逛,该店尝试将电池串联起来为一辆被称为Tzero的汽车供电。当时27岁的斯特劳贝尔想自己制造一辆拥有1万块电池的汽车,预计单次充电就能横跨美国,并向马斯克寻求资金,而马斯克当时正坐拥PayPal的股份,并投资了一家名为Space?Exploration?Technologies?Corp.的火箭创业公司。

在2003年的一次午餐中,斯特劳贝尔在谈论无人驾驶的氢动力飞机时,提出了他的另一个大野心,他的汽车项目,以及他正在一家名为AC?Propulsion的改装店工作。

正好此时马斯克想要一辆电动跑车,但这家店并没有兴趣为他改装。他转而求助于门洛帕克的一家名为特斯拉汽车的小型创业公司,这家公司刚刚起步,希望能够制造出自己的跑车,并将其命名为Roadster,并且正在寻找投资者。

经过一系列的机缘巧合,马斯克成为了特斯拉最大的投资人,也成为了特斯拉的公众形象,通过他高调的炫耀与狂妄,这家初创公司的名字家喻户晓。斯特劳贝尔也成为了特斯拉的元老,为该公司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根据FactSet的数据,他去年离职时持有的特斯拉的少量股份,在他未出售的前提下,今天的价值将超过6亿美元。

然而,斯特劳贝尔的真爱是电池而不是汽车。他深谙电动车发展的辛酸史。最初,特斯拉试验过昂贵的电池,且电池很重,保电量也相对较低,所以售价昂贵,不切实际,销售也没有起色。

斯特劳贝尔和马斯克在2008年开始交付Roadster跑车时,电池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近7000个电池单元紧紧地排列在一起,单次充电可行驶200多英里(321公里),静止到100公里/时加速只需3.9秒。

2012年推出的Roadster和随后推出的Model?S豪华轿车,主要针对的是小众豪华市场。到了2013年,马斯克将目光投向了大众市场。他和斯特劳贝尔策划了第一个超大型电池工厂,以生产未来几年Model?3紧凑型汽车所需的数十亿块电池,这是该公司对电动车可能成为主流的最大赌注。

从那时起,电动车行业就开始爆发。随着行业走向全球,通用汽车公司、日产汽车公司和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等竞争对手也纷纷加入。

电动车行业“肮脏”的秘密

为了满足更大的电池需求,世界各地正在出现一股复制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模式的建设热潮。莫尔斯说,中国每周都在建设一座超级电池工厂,而在美国,每四个月就有一座工厂开工。

但生产受制于原材料的匮乏。近年来,在人们对电动车的兴奋和怀疑声中,锂和钴等关键原料的商品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上涨。钴等原料的来源地往往充满政治因素,使供应商急于寻找可靠的来源。钴来自世界各地的矿区,如刚果民主共和国。

马斯克在最近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竟然发出了公开恳求。"请开更多的镍,"他说。"如果你能有效地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开镍,特斯拉将提供巨额长期合作合同。"

斯特劳贝尔多年前就预见到了这种紧缩局面的到来。几年前,当他作为特斯拉的首席技术官考察加拿大的一个镍矿时,调查了这个庞大的业务。它的规模和复杂性让他意识到,简单地开辟更多的矿山并不是真正的选择。他想,为什么不把现在或不久的将来已经存在的电池回收利用呢?

施特劳贝尔透露了电动车行业的一个“肮脏”的秘密。对于环境,该行业是极大的浪费。他在监督特斯拉里诺超级电池工厂的开发时,亲眼目睹了这个过程是如何浪费的。当这家汽车制造商在2018年努力提高Model?3汽车的产量时,电池工厂成了一大痛点,有前员工称该公司浪费了高达2亿美元的废旧材料。然而特斯拉表示,这个数额过于夸张。

丰田普锐斯电池正在等待回收

反向建造超级电池工厂

斯特劳贝尔不愿透露他的旧工厂产生了多少废物,但他说,这强化了他的想法,即回收那些昂贵且难以处理的材料。"我们需要反向建造一个超级电池工厂,"他说。

就像在特斯拉一样,斯特劳贝尔有着宏伟的雄心壮志,但他准备从小处着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要对付的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矿业公司。Redwood?Materials公司正在通过研究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池来磨练自己的工艺,与来自汽车的大型电池组相比,这些电池体积更小,更容易处理。

废旧电池顶一个矿山

根据Benchmark?Mineral公司莫尔斯的说法,电池工厂的平均废弃率是10%左右。他预计,到2025年,这可能意味着约80?GWh的电池将被销毁,或相当于2016年整个电池市场的规模。

他说,在这些废料中,蕴藏着6.4万吨锂,或相当于两个以上的矿山一年可能生产的锂,其市场价值为5亿至15亿美元,这取决于市场价格的变化。废弃物中还包括钴、镍等其他贵重原料,总共代表数十亿美元的潜在价值。

"那些破解这种技术,把它变成电池材料的人将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商机。"莫尔斯说。斯特劳贝尔说,他希望在10年内,回收利用能使原材料的价格与矿山开相比下降到一半左右。他说,这将有助于使电动系统,从卡车到火车无处不在。

施特劳贝尔的愿景已经赢得了包括松下在内的客户的认同,松下是他在超级电池工厂的老伙伴。去年年底,该公司开始与Redwood合作,尝试回收400多磅(181公斤)在制造电池芯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现在已经提高到2吨。现在,所有来自其内华达州电池工厂这边的废料都被运往Redwood。

"从环境角度来看,他的工艺看起来更具有可持续性,"北美松下能源公司副总裁、前特斯拉电池专家塞丽娜(Celina?Mikolajczak)说,她曾是Roadster的原始电池问题的顾问。"他不需要填埋任何东西,而目前常见处理流程会填埋很多价值较低的材料。"

回收的材料被用来生产新产品。她说,松下正在与斯特劳贝尔合作,看看他的回收材料是否能很好地提炼出来,以便在其电池中重新使用,并指出旧手机电池可能是新电池钴不错的来源。

斯特劳贝尔设想了一个非常高效的过程,未来几年内退役的电动车所产生的电池可以被快速剥离,回收其核心材料,并用于重建新的动力电池,形成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材料损失的闭环。

外部资金旨在加速研究,建立运营,并在年底前将Redwood员工人数从今年夏天的50人左右增加到200人之多。斯特劳贝尔最近聘请了他在特斯拉时期的一位前高级副手凯文·卡塞克特(Kevin?Kassekert),他曾帮助监督特斯拉斯帕克斯超级电池工厂的建设。

和特斯拉一样,Redwood也有着面向全球的抱负。斯特劳贝尔已经有了扩大规模的,并在其他电池工厂周围建设新的设施。"我正在展望未来,看到这辆列车向我们驶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恩怨情仇 Lucid Motors与特斯拉的渊源

最近,著名企业家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第12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一席话,愈发让我觉得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还很年轻。

曹德旺在蓝皮书论坛上表示,“电动车是新一轮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但这只是方向,目前还不是时候。一个产品完全靠产品补贴是必死无疑的,只有脱离补贴才能生存。汽车人应该坚持有效投资,投资和产出一定要成正比。”

曹德旺既认可了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但也委婉的表达了造新能源汽车需要大量资金,显然,这个资金量远不是蔚来汽车李斌所说的200亿量级。有趣的是,在被主持人问到自己是否有电动汽车时,曹德旺表示“这是年轻人坐的”。

之后曹老板在现场还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一个小经历:“我前年和做新能源车的两个老板聊天,他们说这是方向,有补贴。我很客气地告诉他们,经济补贴有上限,不能增加了,那企业怎么办?作为企业家,经营一个产品,完全靠国家补贴,那就等于等死。要做到不靠国家补贴来做。”

话说得很重,但又很切实际。

新能源市场的需求还未被“点燃”

翻看之前的成绩,2014-2015年,在购置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刺激下,我国新能源车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2014年的7.85万辆到2015年的34.05万辆,产量几乎翻了5倍。?

但自去年6月新能源补贴退坡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直到今年7月才恢复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大的增长幅度背后是因为去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导致7月销量基数较低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作出持续性的政策支持,包括购置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年底,同时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等等。

事实上,车企靠新能源车来赚取国家补贴、当地补贴、各项土地税收政策等补贴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甚至一度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而且有的车企还成立出行公司,左手倒右手之后,再将销售到出行公司的车辆关键零部件拆回来组装到新车上,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够赚到钱。如此一来新能源车的真需求似乎并没有那么大。

做新能源汽车真的不挣钱

不可否认,在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些令人期待的企业,比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这两家车企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创始人身先士卒。尤其是蔚来汽车的李斌,这位被评为“2019最惨的人”也终于带领蔚来熬过了至暗时刻。

根据蔚来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蔚来营收37.2亿元,毛利率首次实现转正,汽车销售毛利9.7%,整体8.4%;同时其车电分离的模式也得到了验证,可以说是带给行业内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产品模式及运维模式,而这些则是传统车企的最大短板。

但就算这样蔚来、小鹏也是亏得“裤子”都不剩。所以说新势力在目前是不可能赚钱的,“少亏当挣”这才是现在造车新势力的现状,不,也许是今后十年的状态。咱不瞎说,看数据。

2019年Q4,蔚来经营亏损达28.3亿,亏损率达99%,每交付一辆亏损34.4万。受疫情影响,2020年Q1蔚来交付数大幅下降,单车经营亏损达到创纪录的40.9万。每辆车出厂价不到33万,亏损近41万。

2020年Q2毛利润率回正,费用率大幅下降,经营亏损率骤然降至31%,每卖一辆车毛亏损11.4万,还要摊9.1万市场/行政费用(2019年Q4要18.8万元)。除此之外,蔚来还承诺终身免费维修、终身免费换电,车主最担心的是企业做不下去。大家说这能不亏吗?小鹏的亏损能力也不弱。2020年Q2交付3228辆,经营亏损8.1亿,摊到每台车是25.2万,远高于出厂价。

造车新势力说完了,咱们再说说自主新能源领域的老大,比亚迪。作为一家在新能源领域深耕多年的老炮儿,近五年拿到国家新能源补贴近90亿元,但那又怎样呢?

比亚迪对外披露的2019年年报显示,比亚迪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同比下降1.78%;净利润16.14亿元,同比下降41.93%。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补助为14.83亿元。比亚迪财报中的补助主要就是提供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可想而知,新能源汽车真是有点儿赔本赚吆喝的意思!

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寺师茂树在2019年东京车展上被媒体问及“丰田为什么这么晚才推出纯电动车?”他回答:“因为纯电动车不挣钱。”

中央财政大手笔的专项补贴,其目的是要帮助尚处起步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步入正轨,并减轻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经济负担。但由于补贴方式过于粗放,导致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想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红利时期分一碗羹。可现实很残酷,补贴一退坡,新能源车销量就出现下滑,大批新能源车企退局。

曹德旺说,新能源汽车是许家印这种有钱人做的,并非是说恒大的新能源之路就一片坦途了,只是想告诉大家,新能源车现阶段仍在烧钱,一直依靠国家补贴维持的车企,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最后再聊聊特斯拉?

说到新能源,就不得不提特斯拉,从进口到国产,特斯拉一路伴随着争议,包括落户上海后当地给出的各项优惠政策,让不少网友一度认为对特斯拉“太好了”,我们耗费大量财力培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什么要让特斯拉来割韭菜?

不说别的,咱们先来算算特斯拉2020年上半年拿走国家多少补贴吧。

特斯拉Model?3长续航版与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两款车型?1-4月的单台补贴参考额为27500元和24750元,?而?5-6月的补贴额为?13750?元与?12375元。?

根据交强险数据,特斯拉Model?3长续航版1-4?月在国内的上险量为1?辆,5-6?月为?1537?辆;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1-4?月国内上险量为20168?辆,5-6?月为24802?辆,结合上述单台补贴金额,最终算得特斯拉上半年获得的补贴总额约为?8.27亿元。可以说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一家企业就拿走了我国新能源补贴金额的19.4%。

另外,特斯拉的价格波动、配置变化以及售后服务,也让一些特斯拉车主有苦难言,“韭菜”正是大家对于特斯拉车主的昵称……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特斯拉国产后,的确给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强悍的竞争,?“鲶鱼”效应随之显现,新能源市场的需求似乎也被“激活”了。

其实并不能简单地将特斯拉在中国引发的追捧与消费者青睐新能源汽车等同起来,毕竟与其同期创业的新能源车企,只有特斯拉一家“火”了。特斯拉一开始被称为“富人的大玩具”,大部分消费者选它并不只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成本节约等简单优势,而是特斯拉独有的理念、设计风格、智能化配置以及可以升级迭代的智能系统。

换言之,很多原来的豪华车的潜在消费者选择特斯拉,并不是单纯为电动车买单,而是被它的科技感以及前所未有的理念所吸引。所以说什么时候中国的新能源品牌可以像特斯拉一样,靠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大家了,补贴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更多是在政策的指挥下产生的。面向未来,新能源车要与传统燃油车去正面竞争,则需要更系统地去了解和把握市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要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必须在个性化、成本和智能化等几个关键领域都做到平衡,并在体验上超越传统汽车,方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到那时新能源汽车一定是赚钱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自带吸金能力,李一男造电动车,胜算几何?

美国硅谷的一家新汽车制造公司 Lucid Motors 在首次亮相时达到了顶峰。很多人给该公司起了“特斯拉黑仔”的称号,并称其 Lucid Air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车型为复仇之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 Lucid Motors和特斯拉之间的故事堪比宫廷剧,甚至更好。让我们来看看特斯拉和这支即将踩在特斯拉脚下的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爱恨纠葛”。

如果你试着去了解Lucid Motors这个品牌,你会发现它的创始人和品牌发展一开始就和特斯拉有着密切的联系。特斯拉成立于2021年。2021年,马斯克加入这家创业公司,很快成为董事长,拥有企业最高决策权。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因为对当时的管理团队不满,马斯克内部进行了一轮“洗牌”。

据了解,当时特斯拉董事会一位名叫谢霆锋的成员兼电池研发负责人,因为与马斯克意见不合,不久后就离开了特斯拉。据悉,马斯克当时加入特斯拉的初衷是为了打造一款能够被大众广泛认可的电动汽车,而专注于电池研发的谢家鹏博士则认为公司应该以电池管理系统为核心优势,希望特斯拉发展成为专门研究新能源汽车核心系统的提供商。最后,马斯克和谢家鹏不能统一的想法直接导致了他们不愉快的分离。

据了解,当时马斯克在接受访时表示,马丁·埃伯哈德的离职并不是因为两人意见不合,而是他在特斯拉没有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在成本控制上也与马斯克有分歧。

事实上,马丁·埃伯哈德对特斯拉的裁员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并称之为“无形的”。随后,2021年6月,马丁·埃伯哈德提起诉讼,指控马斯克将他赶出公司,并公开贬低他,但很快他就放弃了诉讼,特斯拉也没有对此多说什么。

此时,对于整个新能源市场来说,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正在利用其先发优势和互联网基因,不断抢占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阿提耶娃在新能源领域未来发展的野心并未减弱。

2021年,公司又引进了两位人才,分别是丹尼斯·格雷和彼得·罗林森。丹尼斯·格雷是通用汽车公司Volt项目的负责人,彼得·罗林森是特斯拉汽车工程公司的副总裁,也是 Model S 30多年的总工程师。

彼得·罗林森曾经认为model S的产品定位应该与传统豪华品牌处于同一水平,所以他认为特斯拉应该对整个Model S进行彻底的优化升级,马斯克认为Model S是特斯拉迈向主流消费市场的第一步,持续的优化会带来资金和时间的成本。这两个概念不能统一。最后,彼得·罗林森选择离开特斯拉。

事后,彼得·罗林森撰文称自己设计了特斯拉Model S,马斯克随即在帖子中辩称,彼得·罗林森确实为Model S的车身和底盘工程做出了贡献,但并未参与电池、动力总成、电子设备和软件的研发。

这个时候,单打独斗不再是阿提耶娃公司唯一的出路,找到合作伙伴可能会加快生产的步伐。2021年,阿提耶娃公司获得C轮融资,BAIC和贾跃亭的乐视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其中BAIC占其公司总股份的25.02%,乐视以20%紧随其后。

此外,在没有通知阿提耶娃董事会的情况下,乐视也开启了自己的豪华互联品牌乐视超级跑车。同时,BAIC也有自己的打算,就是想收购阿提耶娃的核心电池和动力总成技术,将公司更多地转向中国市场。

如果团队不开心,就很难保持长期的合作共赢关系。2021年12月,阿提耶娃公司联合创始人谢家鹏被免去CEO职务后,BAIC随后撤回全部股份,而贾跃亭的资金链因手机供应链问题断裂,阿提耶娃公司不得不搁置与两家公司的合作项目。

但Lucid Motors原本在2021年底正式量产Lucid Air车型,但该车用的400V电气架构导致充电率表现不尽人意,无法满足其豪华品牌的产品定位,因此Lucid Motors Company对其进行了转型升级。现在Lucid Air搭载了900V电气架构,电池从18650规格升级到了21700规格,供应商也从三星SDI变成了LG Chem,不过应该是

2021年,几经波折,阿提耶娃公司可以说经历了很多好事。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向Lucid Motors提供10亿美元投资,将帮助Lucid Motors实现产品的商业布局。成功融资也意味着Lucid品牌终于可以在电动汽车市场“干掉”特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业内曾有传言称,这笔投资原本是打算给特斯拉的,以至于马斯克提前宣布将特斯拉私有化。然而,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这笔钱却给了特斯拉的竞争对手Lucid Motors,马斯克因操纵股价失去了特斯拉董事长的职位,并支付了巨额罚款。

面对特斯拉这样强大的对手,Lucid Motors并没有停下脚步。2021年12月,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Lucid Motors工厂宣布奠基。不到一年后,Lucid汽车旗下首款豪华纯电动车Lucid Air于2021年9月10日正式亮相。推出了四款新车,在美国的起步价为8万美元。首批车型将于2021年第二季度交付。

不过,特斯拉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进行,2021年在特斯拉Giga上海开工建设,然后在2021年交付特斯拉国产 Model 3 。显然,在这张“复仇之路”的中,Lucid Motors可能一直在扮演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Lucid Motors在整个生产进度上被特斯拉甩在了后面,但Lucid Motors 12位高管中有6位曾在特斯拉工作过,而这些人才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帮助公司生产出比特斯拉更好的车型。那么真的是这样吗?下次我们会分析Lucid Air,请下次听。 @2019

特斯拉的企业背景,公司愿景与使命和公司战略分别是什么?

李一男要造电动 汽车 。

曾经的天才少年,27岁荣登华为副总裁,一度成为任正非钦定的接班人。2015年4月创立小牛电动,2018年小牛电动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目前市值17亿美元。

就在前几天,有媒体爆料,李一男宣布再创业,要造电动 汽车 。

1

开挂一般的前半生

李一男的前半生,犹如开挂一般,15岁就考入现华中 科技 大学少年班,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华为。23岁的他,仅仅用两天时间就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成为华为最年轻副总裁,一度成为接班人的热门人选。

随后,李一男创立港湾信息,和老东家华为唱对台戏,被任正非一路穷追猛打,直至被华为17亿元收购,最终李一男选择离开,与华为的故事告一段落。

此后,李一男先后任职百度CTO、中移动12580的COE、江创投合作人,每一段事业都能身居高位,却再也无法复制华为时期的荣耀。

2015年4月,李一男选择再创业,创业方向却是别人眼中不起眼的电动车。

6月1日,在李一男的光环下,小牛N1创造了半个月内完成7200万元、售出1.5万辆车的“众筹神话”。

然而,过山车式的人生仍在继续,仅仅两天之后,李一男就因涉嫌内幕交易在深圳机场被警方带走。2017年1月被判、同年12月出狱、让出CEO位置,小牛电动都一直深陷亏损之中。

出狱后,李一男是否参与小牛的经营决策,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小牛电动车在2018年10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在招股书中显示,李一男是第一大股东,持股43.8%。

2020年9月,小牛电动市值一路飙升3倍,总市值突破17亿美元。

2

50岁,再创业

9月28日,据媒体报道,李一男旗下的新能源 汽车 ,选择增程式技术路线,预计是2022年上市。

选择此时进入新能源 汽车 行业,远不是5年前的繁荣景象,补贴退坡、信任危机、资本市场不再狂热。

2020年,新势力经过洗牌,从3年前百余家到如今的10余家。洗牌之惨烈可想而知。

2019年,上牌前十品牌最后一名,上牌量仅仅57辆。行业洗牌远比想象更惨烈。

但是,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用销量证明,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巨大潜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销售179050辆电动 汽车 。相当于大众、宝马、比亚迪销量的综合,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蔚来 汽车 也成功进入榜单前20。

相比市场销量,资本市场更加疯狂。今年7月份,特斯拉市值一度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 汽车 公司。

6月10日下午收盘,特斯拉单股股价超越1000美元,总市值到达1901.22亿美元。超越丰田的1811.亿美元,相当于7个福特,4.6个通用轿车。

另一方面,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成功在美股上市。市值均在150亿美元左右。相比小牛的17亿美元,5年时间打造一个百亿美元市值的公司,显然更符合李一男这个江湖大佬的身份。

3

李一男造车,胜算几何?

李一男,此时入局,显然不是贾跃亭式的“为梦想窒息”,也不是PPT造车就能忽悠投资的狂热阶段。

此时,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对行业的前瞻和绝对的硬实力。

作为旁观者,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个曾经的天才少年,能在新能源 汽车 行业书写新的。

放眼全球 汽车 市场,新能源 汽车 是中国品牌弯道超车最好机会。

中国有最成熟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全球最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特斯拉中国工厂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有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在电池方面,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大佬。

自带吸金能力的李一男,有了小牛这个3年打造一个上市公司的成功的案例,想要打造一个百亿美元的新能源 汽车 品牌,并非易事。

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在李斌,李想之后,还有一个自带光环的李一男。

不愿被特斯拉带到沟里,连宝马都放弃开发纯电专属平台

企业背景:新能源汽车公司。公司愿景与使命:让新能源汽车普及,公司战略:差异化销售。

特斯拉最初新能源汽车的创业团队主要来自硅谷,用IT理念来造汽车,而不是以底特律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思路。因此,特斯拉造电动车,常常被看做是一个硅谷小子大战底特律巨头的故事。

1991年,通用汽车研发出EV-1,并作为第一款量产电动汽车投放市场,这款车其貌不扬,续航里程140公里,由于投入与产出比不高,在生产了二千多辆之后,通用汽车于2002年宣布放弃。

关于购买特斯拉的步骤介绍:

1、特斯拉汽车除了外形炫酷,科技配件先进之外,其购车流程也是比较独特,甚至可以说是领先的一种购车理念。定制的Tesla将在位于美国加州的工厂生产,并运送至指定的服务中心以便提车。

2、订购第一步是访问在线设计师。在这里,可以设计特斯拉的外观并为它选择不同的配置。整车价格会根据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3、设计完成后点击订购按钮进入付款操作界面。确认订单后,特斯拉交付专员便会与车主联系,讲解例如金融服务,车辆置换,及充电桩安装等问题。完成以上步骤后,只需要通过就能查询到车主所订购车辆的制造进度。

不在乎比亚迪,却严防保时捷,特斯拉为什么看不起中国车企?

文|信天游

图|来源网络

2011年2月,宝马汽车在其德国总部发布了旗下全新的子品牌宝马i,这是宝马集团继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之后,最新的第四品牌。在i品牌发布不久,宝马陆续发布了i品牌两款新车——i3和i8。而那个时候,其他两大德国汽车集团大众和奔驰依然在传统内燃机领域持续探索着。

相比大众、奔驰,在德国三大汽车集团中,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最为激进的当属宝马汽车。在发布全新i品牌之后,宝马就陆续推出了i3以及i8两款全新开发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可惜的是受限于当时的动力电池技术,宝马为最大化提升电动车续航能力,不得已走了一条高成本的“歪路”——用成本极其高昂的碳纤维复合车身材料以,以及铝合金底盘结构来弥补动力电池重量能量密度低的弊端。

即便是如此,2014首先上市的宝马i3纯电续航里程仅有可怜的257km。而随之推出的宝马i8同样用了碳纤维+铝合金底盘结构,但是动力系统改为了P0+P4结构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作为混动技术中结构最为简单的路线,P0+P4结构无疑在单位能耗以及实际体验上并不会有太突出的表现。而时间来到2020年,六年累计销量仅为两万多辆的宝马i8宣布正式停产。

至此,相较于奔驰、大众两大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激进的宝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全面的调整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线。

前一阵子有一个业内朋友问:“宝马宣布放弃研发纯电动平台,这个事情你怎么看啊?”我的回复是:“如果说全球汽车企业中,最适合在现有车身结构进行油改电的,无疑就是宝马,因为原本宝马一直坚持的纵置发动机、长轴距、短前后悬的车身结构,本来就是当下纯电动车型最合理的车身结构。”

超长的轴距让宝马可以在布置动力电池的时候获得最长的Y轴,底盘结构稍加改造就能够容纳相比其他车型更多的动力电池。我们都知道对于一辆车而言,X轴受限于车身宽度,不可能无止境的增加X轴的宽度,Z轴又受限于离地间隙以及对车内纵向空间的影响,也几无扩张空间。而唯一可以大幅度增大动力电池体积的只有Y轴,那车身结构上一定就是短前后悬,超长轴距。

在燃油车时代,用纵置发动机,短前后悬的宝马一直以来在驾乘空间方面都是劣势。但是来到新能源汽车时代,原本的劣势摇身一变变成了最大的优势。

至于其他方面,不论是电子电气架构还是智能驾驶,宝马更多的需要师从特斯拉,不断的强大自身的技术实力。

虽然在车身结构上,宝马相比很多对手更加容易转身。但是对于宝马汽车而言,巨人转身除了需要那一点点的技术优势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在战略角度找对方向。在勇气上,宝马相比丰田、通用、以及同样扎根在德国的另外两个本土竞争对手更胜一筹。

但是不得不提及的是,早期错误的发展战略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损失了巨大的。值得庆幸的是宝马的这次战略调整似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在2020年3月18日的宝马集团2019年年度财报新闻发布会上,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先生这样说:“我们的工厂配备模块化、可扩展、以及智能的车辆架构平台。得益于此,我们可根据需求快速灵活地扩大生产规模。目前我们有11个工厂可生产新能源车型。无论客户选择哪种驱动系统,客户都会得到一辆纯正的BMW或MINI汽车,所有车型都具备经典的驾驶体验和特性。”

总而言之,在应对电动化转型的问题上,宝推出长期的、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这个巨人在转身之后已经找到了感觉。

从团队方面,说服并令其接受汽车行业即将到来的巨大变革是重中之重,只有接受并认同才能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在发展方向上,多动力系统技术并存会是一个漫长以及持续的事情,多方并举才是发展之道——不论是内燃机节能技术、48v微混技术,还是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技术,多项并举,稳步推进;整合方面,全球合作与自身积累并举,保证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核心技术掌握能力;而在传统汽车企业技术弱项方面吸收大量人才并不断提升自有团队的转型能力。

或许对于宝马这样的传统汽车行业巨头而言,虽然不能够抛弃掉原有所有优势,彻底背水一战。但是攻守结合、稳重求胜或许是最为稳妥的解决之道。

而从刚刚发布不久的宝马全新i系列概念车i4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依托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这样的产品已经开始逐步走向成熟,距离全面替代传统内燃机汽车更近了一步。而从宝马MINI?SE这样的产品上我们更可以看到,原本激进、冒进的宝马变的更加沉稳,方向性更加明确。

但是,在汽车行业即将发生剧变的今天,风险和机遇总是同时并存。最大的胜利者往往属于像特斯拉那样孤注一掷,凡事追求极致的企业以及像埃隆.马斯克这样追求事物本源的企业家的。但毫无疑问,特斯拉及其创始人马斯克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无疑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对大多数像宝马、奔驰大众和丰田这样在传统燃油车业务上已经取得相当成功的“老司机们”而言,是稳中求胜还是背水一战,对于企业以及企业家而言都是非常难抉择的。(注:本文系《车壹条》特约专栏作者所著,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有好多人都崇拜马斯克?

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王昊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特斯拉从来没有把造车新势力当作是竞争对手,“我们的竞争对手可以非常明确的说,就是传统燃油车。”

“我们也能理解,它们(造车新势力)在宣传里不把特斯拉捎上带上,可能吸引不了关注度,所以一定得把我们带上,但是我们做电动车的出发点和初衷是为了加速新能源的发展,人家怎么想我们不知道,也不敢问。”王昊说。

他表示,目前国产版Model 3的订单量不便公布,至于32.8万元的起售价是否还有下调空间,他认为可以对标一下其他竞品的价格,“我们可以看同级轿车的定价,如果能达到五秒多的百公里加速,进口车的官方标价可能要将近50万,国产的可能也要40万。”

特斯拉是由美国硅谷的一家名叫特斯拉的公司制造的纯电动汽车,总有人说,踏实电动汽车界的苹果,那么它到底有多强?没有引擎,没有变速箱,不用一滴油,一次充满电跑能跑500公里,百公里加速只需要4.4秒!这样的数据放到国内还没有哪个企业能做到,当然这只是表面的,还有百公里能耗、电池密度比、充电速度,在国内乃至世界全无敌手。

特斯拉创业之初,创始人马斯克就将特斯拉定位于高端电动车,如果说国内也有那样的企业,我认为最可能是FF91,只可惜贾老板破产太早了。2008年特斯拉交付第一批车的时候,就定了一个11万美元的价格,这个价格不但远超福特F150、本田雅阁、福特蒙迪欧等一系列买菜车,甚至比宝马、奔驰和奥迪这样的豪华车都毫不逊色。

而在国内买辆特斯拉MODEL S 就得近百万,相当于两辆奥迪A6、宝马5系、奔驰E的价格,算是高端中的高端了。

崇拜马斯克的人确实很多,而崇拜一个人肯定是比较了解他的,当然也有人说他是一个 科技 骗子,但事实是马斯克做成了很多产品出来,有特斯拉电动 汽车 ,重型火箭的回收与再次利用,还有发射大量网络卫星,最近还发布了脑机接口的一些最新进展。

还有很多的项目在不断的增加中,有人会问,他的精力怎么会那么旺盛?这种 科技 奇才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有人说马斯克是天才,其实他并不是天才,而是童年加少年的曲折经历造就了马斯克强大的信念。

在马斯克童年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这让他很苦恼,于是就把自己的全部经历用在了夜以继日读书上,每次父亲带他出门买东西,经常就会消失在身边,但是一定会在不远处有图书的地方找到他,他是一个标准的书虫,他家里附近和学校有书的地方的书他都看完了,在他小小的年龄里每天读书至少十个小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还不算什么,在马斯克十岁左右也就是1981年有了自己的电脑,别人要好几个月才能学会的编程语言他只用了一周就学会了,而又用这台电脑和编程语言制作了一款 游戏 ,并且卖给了 游戏 公司赚了500美金。

马斯克童年到少年一直都是呆呆的,别人叫他经常没有什么反应,家人以为是听觉有问题,动了手术切除了扁桃体,但是情况还是没变,这样的一种状态也使他成为了被同学欺负的对象,直到15岁那年马斯克再也忍受不住了,自己下定决心不能再让人欺负了,开始努力学习功夫,最后勇敢的进行反击,终于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逆转,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去欺负马斯克,他的自信心从此开始爆棚,学习也是突飞猛进,在学生时期就完成了作为 科技 创新者的一切基础理论知识。

马斯克是疯狂的,也是一个努力惊人度很高的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

在他的思维里没有类比,只有从本质出发进行推论,这是马斯克敢于打破常规做很多天马行空产品的思维模式。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马云和马斯克有了第一次公开场合的对话,结尾的一句话是他今生最高的目标。

马斯克:我觉得你说的是对的,我们要为意识长久的存在而奋斗。

看到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的一些回答,我很想反问:在 科技 领域,有什么理由不崇拜马斯克呢?在 科技 领域,如果马斯克的成就还不能让人崇拜,那谁的成就才能让人崇拜呢?

科技 要跟科学分开, 科技 重在技术,科学重在学术。 科技 重在科学的落地与实践,科学重在理论的研究与 探索 。

反对者说马斯克是骗子,什么特斯拉亏钱啦,在美国本地都没有有投资啦,什么星链12000颗卫星像忽悠大众的大力丸,根本不可能实现啦,什么猎鹰火箭也仅仅是多出一回收技术啦!全都是屁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拿马斯克的当今任何一项 科技 成就出来,你要是能找出实力相当者,就算你牛逼!

特斯拉

电动 汽车 无人驾驶的领航者,没有特斯拉,世界各大 汽车 厂商不会跟进电动 汽车 行业,没有特斯拉,各国不会这么快意识到燃油 汽车 的天花板及对环境的污染,没有特斯拉,哪家公司会投入经费进行无人驾驶的研发?

如果说特斯拉亏钱?你可以仔细想想为什么亏欠?企业凡是亏欠,从数学公式上讲就是投入大于收入!这还不明白吗?投入的经费太多!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经费呢?原因显而易见:马斯克就是要打造世界第一品质的电动无人驾驶 汽车 !不像一些厂商,在创办之初就先制定一份只赚不赔的商业模式,这其实是舍本逐末!因为真正的赢家是拿产品的硬度来长期打动消费者的!

SpaceX

2002年6月成立的,到2019年5月30日,整整17年!试问,世界上航空公司那么多,为什么只有SpaceX在短短17年内就打造出了震惊世界的猎鹰9号的猎鹰重型火箭?蓝色起源?不好意思,它的背后老板是个大商人,贝佐斯只是想拿下航空这块大蛋糕,他并没有马斯克那种铁血般要登陆火星的执着!况且,现在蓝色起源的火箭技术,比SpaceX差的远。蓝色起源2000年就成立了,比SpaceX还要早两年,但现在却处于完全落后的状态!如果不是最近几年SpaceX在火箭领域的硕果累累,贝佐斯不会多瞧他的蓝色起源一眼!

论火箭推力,谁人能跟猎鹰重型相提并论?

论火箭发射成本,谁人能跟猎鹰两雄相提并论?

论火箭产品的未来,谁人能跟SpaceX即将推出的BFR相提并论?具体什么是BFR,可以去看看我的相关文章。

星链

19年5月24号已有60颗星链卫星在天上巡逻了!请别再说12000颗是忽悠人的!12000颗星链卫星,马斯克的预算是100亿美元,其中火箭发射成本大概是50亿美元。猎鹰9号一次可发射最多80颗卫星,猎鹰重型一次发射200颗小意思!如使用猎鹰重型火箭来发射,一次200颗,只需要60次发射即可完成12000颗卫星的上天任务,猎鹰重型火箭的一次发射成本是9000万美元,60次也只有54亿美元而已!

试问有谁可以将12000颗卫星送上天而只花费54似美元?在整个太阳系里你都找不出第二家!

星链要干什么?星链是要革传统的互联网陆地线路的命!有位美女说的好:我在澳大利亚访问美国的服务器,每天都忍受着300毫秒的延迟!马斯克马哥你快点将你的星链组入使用,我就可以体验20毫秒延迟的快感啦!!

太阳之城

能源枯竭在未来是板上订丁的事!但在未来,太阳不灭,太阳能永存!也唯有太阳能,让百分百确保人类的继续繁衍生息!

这不牛逼吗?这理念不先进吗?

人工智能

马斯克有两个观点:

第一:人工智能绝对不得不妨!

第二:人工智能在初期就要制定相应的“脑机接口”!

大体的意思是,在马斯克看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智力上一定会超越人类,所以在人工智能发展之初,一定要设计一套将人工智能跟人脑思维绑定在一起的互通机制,而且必须要让人脑思维处于主控地位,如此一来,人工智能才会永久受制于人,确保人类在将来的安全!

总结

看到这里有没有发现,马斯克的各个商业的出发点都是以“人类将来会更好”的理念来开展的,他不像多数的CEO,眼中只有钱!如果这种 科技 帝国的领航者都不让能人崇拜,那应该去崇拜谁?

他代表的是人类的未来,当然还动了很多人的蛋糕,所以有人使劲黑他。但是事实摆在那里,不光设计科幻,回收火箭这种科幻的事情都搞定了,不崇拜都不行啊。只要能让 科技 上一个台阶,只要能完成一个理念或者梦想,砸锅卖铁都可以,这已经就足够人们崇拜他了。举个例子,SpaceX为了实现回收火箭,失败了3次,摔了3枚火箭,马斯克卖车,抵押房产,接着实验,最后终于成功实现火箭回收。这种人为了梦想可以失去大量财富而且还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梦想,这就足够让人崇拜了。而且因为他的创新真的使人类航天 科技 进步了一大步,他即使不成功,他也一定是一颗属于这个时代的璀璨的新星。

马斯克也是我非常崇拜的人物,有时候不得不感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差距,马斯克是一个天才,更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天才,你无法定位他到底是一个企业家还是一个科学家如果说他是一个企业家,他却能不计成本的投入到SpaceX的研发中区,而且自学大量的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识,研发火箭技术,这明明是一个科学家干的活

如果说他是一个科学家,他却很早创立的Paypal,开起来互联网支付的先河,后来的支付宝 微信支付都是跟他学的,特斯拉电动车更是无人能及

如果说他是一个科学家和企业家,他又能提出许多看似不切实际,甚至是冒险,科幻家才能想到的东西,比如移民火星,他的SpaceX也正在为此而努力,有人说:如果谁一本正经的跟我聊移民火星的事情,我一定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如果马斯克谈论这个事情,那多半是认真而且是切合实际的已经实施了。

马斯克是亿万富翁,但是他不像中国的一些富豪一样把钱看得这么重,没有妻妾成群豪车遍地、保镖排成队,也没有到处买奢侈品炫富,因为真正有钱的无须去炫富,也不像中国的一些富人一样吧钱留给儿子孙子,而是把钱用在了航天领域,应在了人类最前沿的领域,这才是他真正的伟大之处。

看了这里面有很多的评论,不禁深深地感到我们国家和美国的不同。在美国,整个 社会 和文化对宏伟大胆的创意和创新整体态度是支持的,虽然肯定也有质疑的声音,但是整体而言是支持的,对那些愿意努力做出积极改变的天才有的更多的崇拜,理解,包容和支持。而我们国家的文化好像一直以来都是以质疑居多,枪打出头鸟的居多,不相信的居多,从这里面对马斯克这样的人有那么多的质疑就能看出来。那些完全不了特斯拉和spacex对各自所处行业内所取得的成就的人就会看到特斯拉的车内饰不行,会自燃会失控,完全看不到如果不是马斯克和特斯拉,现在整个 汽车 产业都不会像现在那样朝着电气化转型,也不知道特斯拉是美国这个 汽车 王国里唯一一家在过去100年里能够成功量产的新车企。那些看到了但是选择怀疑的人,就会说如果不是得到了nasa的支持,spaceX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马斯克也就是一个懂得吹牛的人。但不知道任何成功本来就肯定是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支持,不是谁都能够构想庞大宏伟的远景,号召和吸引那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道努力,并且肯一步步拼命去实现的。10几年前特斯拉创建时的目标就不是去卖电动车赚钱,而是促进人类向可再生能源的出行方式转变,这是何其宏伟的目标,人家也正在一步一脚印的在实现。说那些spacex是因为得到了NASA的支持才成功的只是对了一部分,因为谁能像马斯克那样把以使人类成为多星系种族作为公司的使命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spacex初期不断的发射失败、没有人愿意投钱的时候把自己所有的个人积蓄砸进去,只要最后一次发射失败就会破产的情况下去拼命的。如果没有以殖民火星作为目标,也就不会有去回收重用火箭助推器这样的创意,旁人连想都不敢想事情,马斯克却带领他的团队做到了。

面对这样的人,在美国得到的主要是支持,在中国得到的主要是质疑,这也许就是我们国家在从0到1的创新上不如别人,落后挨打的深层次原因吧。很让人悲哀和难受。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最近几代人出不了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个人和创新的缘故。

马斯克的转发了好几个,其在短短二十间,从最早的网络支付,特斯拉电动 汽车 的诞生,可重复回收再利用的猎鹰运载火箭,龙飞船,再到前几天的一箭60星,组建太空星链,还有隧道公司,太阳能电池公司,个个成就惊人,令人震惊!别的不说,马斯克是排美俄中这三个航天大国后,第四个航空巨匠(而且还只是个私有公司),一个私有公司的 科技 实力竟能匹敌三个大国,其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同为商界巨头,是谷歌还是亚马逊创始人曾表示,愿意死后把个人财产都捐赠给马斯克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能够促进 科技 方展和改变全人类的生活。

人们崇拜这位SpaceX老大,主要是因为他有成就。2017年9月,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公布了一张非常科幻的照片,宇航员身穿宇航服站在龙飞船之前,这身行头被认为是SpaceX最漂亮的宇航服。超现代的宇航服用黑白相间设计,与龙飞船内部设计很搭,相比于此前用于太空行走的笨重的宇航服已经非常轻薄化。尽管这种轻便宇航服还只能在空间站内部使用,但是SpaceX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宇航员进入,已经穿上了。

这就是成就。美国SpaceX公司的“龙飞船”在绕地球飞行18圈后与国际空间站(ISS)对接,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也进入龙飞船。龙飞船内有一位名叫雷普利(名字来自**《异形》)的人,雷普利身上装有传感器,用来收集相关数据。 对于2019年的人类空间事业而言,SpaceX可以说再次引领了美国的空间发射节奏。可以说,载人版龙飞船对接空间站的成功,让美国欢呼已经摆脱了对于俄罗斯发射载体的依赖。

具体到龙飞船(Crew Dragon)的特点,它其实是“龙”货运飞船的载人版,用流线型设计,SpaceX公司的项目初级目的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NASA的宇航员,最终目标是利用它把人类送上火星。 2019年,SpaceX对龙飞船进行载人测试,并为波音的CST-100“星际航班”(Starliner)提供发射服务。 SpaceX的龙飞船,也被称为“龙2”“龙V2”,最初的名字是“龙骑师”(DragonRider)。这种先进的航天器拥有先进的乘员舱。“龙2”高8.1米,直径3.7米,容积14立方米,净重6400千克,载荷3310千克,再入负载3.5G。 龙飞船拥有强大的空间滞留能力。

根据SpaceX公司的,龙飞船发射之后,将搭载宇航员飞向国际空间站,尽管任务时间并未公布,但是它拥有的强大空间滞留能力,能够保证首次飞行测试的成功。 龙飞船的航天舱可容纳7名宇航员,重建之前可进行10次太空飞行,是SpaceX可重复发射的另一大亮点。鼻锥体用于对接,还能容纳备用降落伞。主推进器为着陆和逃生系统提供动力,共4个。机动推进器共18个,用于空间机动。

龙飞船内部结构非常科幻,黑白风格的超现代化设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内部有七个座位,由碳纤维和阿尔坎塔拉材料制成。SpaceX公司在设计龙飞船内部结构时,本着让宇航员进行愉快的太空旅行的理念,设计了四个窗户,给宇航员带来太空观景的快乐。 载人舱内部有圆滑的数字显示器,显示飞船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以及载人舱内部设备的信息。舱内设计了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舱内温度控制在65 80华氏度(18.3 26.7摄氏度)。 龙飞船通过SpaceX的“猎鹰9” Block 5火箭发射,这种火箭在2018年5月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该公司可回收火箭的最鲜明代表。私营企业SpaceX将龙飞船设计成全自治飞船,宇航员在飞船内部只需要监测数据,掌握飞行动态。 其实,龙飞船是SpaceX公司与NASA合作的商用载人空间项目,2015年,NASA选择SpaceX公司进行载人商用空间发射,保障国际空间站的人员运送任务,这是NASA首次允许SpaceX公司运送美国宇航员。可以说,商务空间飞行,距离普遍人已经不再遥远。

龙飞船完成任务之后,仍将在海洋上回收(或称为溅落)航天员,着陆任务即可在大西洋也可在太平洋完成,如果获得批准,公司将把墨西哥湾作为备用回收地点。有趣的是,SpaceX 将“猎鹰9”最初降落用的无人船,起名为“我当然依旧爱你”! 龙飞船的逃生系统非常先进,用来保证宇航员的安全。如果发生故障,该系统可快速脱离火箭。逃生系统设计了赛车式的座椅,逃生方式不是一个宇航员接一个地弹射,而是乘员舱整体被弹射出去,这种设计目前还是首创。

龙飞船有四个主降落伞,用于返回舱的海上着陆,多个锥套降落伞在主伞打开之前负责“制动”。在正式飞行之前,SpaceX公司进行了16次模拟降落伞测试,证明了回收系统的可靠性。

从本质上来看的话,马斯克可能确实是一个非常擅长营销和造势的人,他对用户心理的把握和对品牌的建设,包括对营销的理解都是超出常人的。

加上本身来说特斯拉所涉及的产业都是 科技 范儿非常高的,所以说在年轻一代甚至是对硬件以及 科技 感兴趣的年轻人群体里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几乎就是个神。

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国家崇尚创业成功的人,那么事实上马斯克目前虽然还没有做到如此高的级别,但无论是特斯拉 汽车 还是此前的space x, 还包括他的所谓的第一性原理等等,这些都是年轻人的偶像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即便它是一个可能更偏重营销,更懂用户心理的人,他依旧是一个可能比较合格的榜样或者说是模范相比来看的话,我们国内很少出这样的人,大多数可能更是侃侃而谈,比如说是贾跃亭或者造氢燃料 汽车 的那位!

当然就本质上来说,埃隆马斯克可能并没有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那样绝对优秀,但他从商业层面来说,确实是做的蛮成功的,从营销学方面来说也是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形象啊,我觉得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加上本身特斯拉在电动 汽车 领域里,是非常出色的同时space x的技术性能也是如此出色的。

所以马斯克是担得起这样的荣誉的。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神,我想唯一能担当的起这个职位的也只有马斯克了。他所做的事业真的改变了这个时代,伟大程度真的不亚于第一次工业文明。他还很年轻,他这一生注定会给人类带来诸多惊喜,像这样的牛人真的希望他能永远不死。他不但是美国的马斯克,更是世界的马斯克。

马斯克在全球商业界是如乔布斯一般的人物,很多人将好莱坞**《钢铁侠》的原型人物说成马斯克,就是对马斯克的肯定。

企业家分两类:一类是地球企业家,一类是宇宙企业家;

马斯克就是最典型的宇宙企业家,他的梦想就是全球各国称赞中国时用的“星辰大海”!

马斯克创建了特斯拉电动车、太阳能公司、spaceX等高 科技 公司,spaceX将100万人类送往火星移民,太阳能公司提供生产所需能量,特斯拉提供交通工具,火星移民就有了雏形

当我们还在为如何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时,马斯克的眼光已经放到了宇宙。

不单马斯克,亚马逊的贝佐斯的梦想也是星辰大海,蓝色起源也在冲破地球的束缚。

马云和阿里的“一站一星”,也给了我们很多想象。

像马斯克、贝佐斯、马云之类的能够为了人类未来命运而铺路的企业家,我们能不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