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对比评测分析报告_汽车对比评测分析报告ppt
1.中保研碰撞成绩解析:你的“平安秘籍”来了
2.J.D. POWER新能源车权威研究报告出炉,蔚来欧拉荣威榜上有名
3.2023年一季度汽车投诉分析报告
3月9日,小鹏汽车APP上的悟空再次放出小鹏P7在广州小鹏总部附近道路进行路测时候的摄像头,展示了小鹏P7摄像头对道路周边环境的感知能力。城市道路一直是实现自动驾驶的难点,就对的中的一些因素分析下自己的看法,例行声明:非专业人士的胡说八道,大家看看玩玩,不喜勿喷,欢迎讨论。
1、道路检测和判断能力。在中,可以明确的看到三车道的道路被P7的前置视觉装置准确识别,在行车道的右边的两条道路标志为绿色,猜想是系统判断为可以正常行驶的道路意思。地面上的表现判断准确,用**显示的导线,猜想是系统判断为需要谨慎或禁止随意变道的意思,用绿色显示的导线,猜想是系统判断为可以变道的区域,这一情况也和地面标线情况一致。
2.车辆感知能力健全。在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摄像装置具备同时捕捉多目标的能力,在截图中,粗略的数了一下,已经同时捕获到21个目标。且距离车辆距离较为近的目标上能够准确显示车型和距离,如:小型车17.2米,客车49.1米……。这些数据证明了P7具备了对各类车型更加精确的判断能力。
3.城市匝道分析能力具备。在中,我们也看到在通过快速路的匝道时候,P7能够完整的捕获匝道路况,并分析出这是一条可以正常行驶的匝道,用绿色给予标注。相信后期的城市驾驶中,可以给予自动驾驶进出匝道提供感知参考。
4.交通标志识别成功。在中,可以看到,P7对道路上的所有蓝色、绿色、**的交通型号标志进行锁定和识别,并能够对**警告标志给予判断,如下图中的前方施工标志,P7识别后,在的右上方给予显示,相信在以后的现实驾驶中可以在仪表盘上提供提示,或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各计算机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
5.非机动车和行人识别成功。对于路边行驶的电瓶车和行人,P7也可以准确识别,并用不同颜色给予标记。如电瓶车标记为两轮车,距离22.1米,行人33.1米……。
6.对面车道和车辆检测能力未知。全中只有个别几个地方,视觉装置捕获了对面方向来车的信息,可能和该路段的中间隔离带较高有关,但是是否是这一因素还无法确定。全中未有发现车辆能检测到对面车道的能力。
7、十字路口等地面无标线地区能力未知。全均是在标线清晰的城市快速道路行驶,未出现地面标线消失或十字路口等交通状况,在这一情况下识别能力如何尚不可知。
8、全天候感知能力未知。由于暴雨或夜间等其他天气情况下,摄像头的感知能力将会受到影响,在这一情况下的感知能力目前也处于不可知。
就目前情况看来,小鹏P7这辆搭载了目前量产车市场上最强感知硬件的智能轿跑,应该具有业界领先的感知能力,配合上小鹏自研的算法,是否会有可以接近FSD的表现,值得进一步期待。
中保研碰撞成绩解析:你的“平安秘籍”来了
近日,北美权威机构《消费者报告》公布了?2020?年度最新汽车品牌可靠性榜单。从公布的榜单来看,结果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前三名全是日系品牌,分别是马自达、丰田以及雷克萨斯。是的你没有看错,在中国连连登上投诉榜单的马自达,可靠性居然排名第一。
这时就有很多网友指责《消费者报告》的不可信。已有?84?年历史的《消费者报告》在全球具有着超高的权威性,此份杂志从成立至今从未登过广告。所以它的权威性以及可信度无需多疑。
今年,《消费者报告》的评选规则基本与往年类似,根据对329,000辆汽车收集的数据,然后针对17个故障区域进行追踪分析,包括刹车、内饰异响,变速箱、驱动系统故障等。本次榜单的前十名共有五个日系品牌,前五名更是有四个日系品牌。日系品牌在市场上一直以省心耐用的特点被众多车主口口相传,这一点从市场销量也可以得以验证。
根据《消费者报告》分析来看,马自达最为可靠的车型分别是CX-30、CX-3、CX-5。马自达能从众多对手中摘得桂冠,这要归功于其对动力的偏执和信息技术的保守态度。没有花里胡哨的车机系统,并且按键大部分用实体按键,才使得马自达“偷鸡成功”。
排在第三的雷克萨斯相比往年有所下滑,主要是雷克萨斯被LS拉低了平均分,它在发动机、变速箱和车载电子设备上存在故障,得分只有可怜的13分(满分为100分)。这足以看出雷克萨斯其他车型的表现是毋庸置疑的。
本次榜单进步最大的就属别克了,跃升了14个名次,位居第四。得益于昂科拉的出色表现,其车型优化是最为完善的。在26个品牌当中,排名落后的品牌居然是大众、特斯拉以及林肯。
特斯拉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本次榜单中排名倒数第二。其中?Model?S在空气悬架、主计算机和触摸屏控制方面存在问题,Model?Y因为车身油漆问题也导致该杂志降低了特斯拉的可靠性评分。《消费者报告》曾明确指出不推荐Model?S,受此影响特斯拉的股价一度下跌10%。
号称“最懂国人的大众”似乎在大洋彼岸栽了跟头。受到“排放门”的影响,大众的可靠性在美国就备受争议,总体分数不太理想。并且美国市场对于皮卡和硬派越野车的喜爱远超其他车型,而大众恰恰缺失这类产品,这导致了大众在美国市场表现乏力。
这份《消费者报告》虽然是针对美国市场的研究调查,但它的专业性以及可信度是十分高的。如果您有购车需求,不妨把它作为参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J.D. POWER新能源车权威研究报告出炉,蔚来欧拉荣威榜上有名
hello各位小伙伴,2020年我们又见面了!大家在跨年那天肯定都收到了不少来自亲朋好友的祝福,也送出了自己真诚的期盼。
不管是祝福,还是被祝福,我们的心愿里都会有一个词:平安。这也许是我们对2020乃至每一年,最真诚朴素的愿望。
既然说到了平安,大家还记得中保研此前发布的2018年-2019年共测试的41款车碰撞成绩单吗?(见下文)
今天就带大家解读一下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和关于中保研的一些疑问。希望大家都能买到安全又好开的车,平安出行每一天。
中保研是什么机构?会被“充值”吗?
早在18年,美国斥资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以测试汽车安全性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机构,名为NHTSA-NCAP(NCAP,即New?Car?Assessment?Program,译为新车评估机构)。所有新车想要“登陆”美国市场,必须先得到NHTSA-NCAP的同意,换句话说就是必须要通过NHTSA-NCAP机构的所有测试,否则这款车就不能在美国市场进行销售。
随后欧盟也推出了名为E-NCAP的非营利性评估机构,但要说最严格、最具公信力的,那还是由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成立的IIHS。
然后,国内也成立了一家号称非营利性评估机构的C-NCAP。但该“五星批发部”后来被央视爆出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公信力自然也就所剩不多了。
中保研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中保研,全称“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CIRI?Auto?Technology?Institute,简称CIRI),2015年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发起,由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财险等八家保险公司与精友世纪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定性非利益组织。
精友世纪是谁呢?它是中国最早、最大提供整车及零部件数据的厂商,一直以来都和各地保协有深入合作,并且从2015年开始与国外厂商共同研究汽车碰撞数据方面的分析。
同时,CIRI还是国际组织RCAR(Research?Council?of?Automobile?Repairs)在中国唯一的正式会员,这个国际汽车组织目前仅有20个国家26个机构会员,我们熟知的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也是该组织的会员之一。
中保研会不会被“充值”呢?答案是:不会!
中保研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告知消费者哪款车可以买,哪款车最好别买。中保研成立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众多保险公司能够根据车辆整体设计的安全性,为每一款车型量身定制不同的保费!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车险业务是重中之重,在财产险中的比重超过70%,而作为CIRI股东的中国前八大保险公司,占到了车险市场份额的86.49%。因此,CIRI的测试报告将左右这八大保险公司对车险方案决策,这也是CIRI成立的最大动机。
保险公司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与众多车企的利益是有冲突的,只有众多车企不断地加强车型的安全系数,保险公司才能在车险部分赚到更多的钱。反之,如果车企都为了增加收入而在安全性方面肆意减配,最后“受伤”的只能是保险公司和消费者。
想要获取最大利润的保费算法,自然要对市面车型做最准确的评估。所以大家放心吧,在两方利益的博弈下,中保研的测试只会比大家想的更加严苛。
想充值?保险行业大佬们会缺这点钱吗?
中保研碰撞测试有多严格?
首先,与IIHS相同,中保研测试过所有的车辆大部分都是低配车型,而且都是由各大股东联合出资购买。当然,有些车企为了自证身份也会用送检的方式让中保研“蹂躏”,还要向中保研缴纳一定的检测费。
与IIHS一样的,中保研C-IASI在40%和100%碰撞之余,也有了很现实的25%偏置碰撞测试,同时,为了比C-NCAP和IIHS更贴近中国实际路况,侧面碰撞测试的台架车,也就是主动撞击车,变得更大也更重,撞击的最低点大幅提高,从很多轿车的下边梁高度提升到了直接是B柱全部受力。
也就是说,以前是模拟轿车撞轿车,现在直接升级成了大车撞轿车。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更强硬,更符合实际真实路况的测试,确实不少车在中保研的C-IASI侧面碰撞中吃亏严重,有不少车型B柱严重形变,甚至还有B柱断裂的情况发生。
碰撞成绩单分析
成绩单:
我觉得这份碰撞成绩,不光是可以作为大家买车的参考,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不少我们熟悉的“定律”。比如:
德系安全?日系皮薄?
聊起安全性,德系比日系拥有着更好的口碑。相比坊间对日系车“皮薄”的印象,大众一直以扎实稳重著称。然而中保研的碰撞测试堪称德系信仰粉碎机,不光帕萨特翻了车,在这份榜单中,大众整体得分都不在高位。
在这份碰撞成绩单中,有8个车型是所有碰撞均达到优秀级别的。8个车型里日系车型的占比有5个,以丰田车型尤为突出。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正常发挥出现在榜单里,领克01也在沃尔沃的技术加持下得到很好的成绩。
SUV一定比轿车安全?
有不少消费者认为,SUV无论是车身重量还是车身强度,都要大于轿车,所以SUV的安全性能比轿车好。
但仔细分析一下碰撞测试成绩,在中保研测过的车型当中,SUV共计20款,轿车共计19款,前者优秀成绩占比为55%,后者为67.54%。按此结果,轿车反而占优。
如果说这些车型级别和价位参差不齐,整体不具备可比性的话,再细分到不同价位,结果其实也是一样。10-20万级SUV的优秀成绩占比为80%,同价格区间轿车的优秀成绩占比为86.67%;15-30万级SUV的优秀成绩占比为53.33%,同价格区间轿车的优秀成绩占比为80.56%。
所以说,“SUV比轿车安全”这个说法也并不可靠。
中保研成绩的参考价值大不大?
首先我们要肯定,中保研虽然标准确实严苛到近乎有些“超标”了,但确实是实打实的。中保研的成绩可以作为我们买车时候的参考,很有价值。
但大家参考的时候也要找准重点,不能无脑盲从。
比如除了侧面安全性的“差评”批发,中保研C-IASI还在另一个数据上经常给出大批量的M(一般)以及P(较差)评价,这个数据就是“维修经济性”。简单解释,就是一台车发生碰撞损失后,修复它需要的花多少钱。其实作为车主和乘客,只要你买了车损险,这个项目和你没半毛钱的关系。
还有就是,中保研C-IASI引入的是美国IIHS(美国保险协会)碰撞测试标准。很多国内车企也都是“跪”在了猝不及防这几个字上。
比如倍受关注的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项目,美国IIHS刚刚引入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时,各大车企也是“纷纷跪”。毕竟新的考点上来了,之前的备考用不上。后来,车企们把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研究透彻后,应付起来也变得十分轻松。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中保研碰撞测试很真实,测试规格很严苛,很有参考价值。但大家要保持理性和自己的思考,不要无脑盲从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年一季度汽车投诉分析报告
限行加码、牌照摇号排队......已经成为许多一线城市普通白领议论的越来越多的话题。迫于出行压力的日益增长,许许多多的普通“打工人”逐渐接受并选择新能源车。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买新能源车我该怎么买?到底选混动还是纯电动?什么车最安全?该选小车还是大车?哪家的车最可靠、故障率最低。为了解答朋友们的疑惑,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来自J.D.?Power最近发布的权威报告里是怎么说的。
这是一份J.D.?Power?2020?近日刊出的一篇关于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可靠性调查排行榜。熟悉的朋友可能听过,J.D.?Power是美国一家权威的消费者数据及分析服务提供商及市场调研机构,其发布的汽车质量研究榜单与IIHS公路安全协会的碰撞评测一样,在国际上分别作为汽车质量和安全的两大权威报告,以客观性和独立性著称,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该研究基于3267位在5月之间购买车辆的车主的回答(2019年和2020年5月)。该研究包括来自20个不同品牌的40个模型,并从5月开始进行到2020年7月,在中国28个主要省份开展业务。
这项研究已进入第二年,报告数据来源于新能源车主在买车后的前两到六个月内,通过检查驾驶员遇到的问题来衡量新车质量。新车质量取决于问题每100辆汽车中引用的数量较少的问题,表示质量更高。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车主今年报告的平均问题数量为138?PP100(138个问题每百辆车)。国内传统汽车制造商品牌(147?PP100)的新能源车所有者报告的问题数量是远高于国际品牌(112?PP100)和国内新能源汽车初创公司(126?PP100)。
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所有者更年轻,对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更开放。1990年代的人数从2019年的24%增加到了今年的37%。此外,有78%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表示他们会在购买时考虑任何新能源车品牌,这比选择燃油车的车主数量要高出6%。新能源车的所有者最常提及传统质量问题:外观(占16%);内饰(占13%);信息系统(占比13%);和驾驶感受(占比13%)。其中令人讨厌的内部气味和过度的道路噪音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
混动车所有者提出的问题比纯电动车所有者提出的问题少:混动汽车的问题是121个每百辆车,比纯电动汽车问题低22个每百辆车PP100。豪华与大众市场的混动车相比,混动汽车在外观和信息类别中的性能更好。
从报告可以看到,纯电动车问题少于平均水准的依次是蔚来、特斯拉、欧拉、吉利、荣威、比亚迪、长安、广汽新能源。小型纯电动车的质量问题多于其他纯电动车的问题:平均问题数小型纯电动车车主引用的是164?PP100,这比紧凑型纯电动车车的所有者要高得多(141PP100);中型纯电动车(124?PP100);和大型纯电动车(116?PP100)。排名最高的品牌和型号上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质量中排名最高,在混动车领域中,上汽大众以105?PP100排名第一,宝马以108?PP100排名第二。蔚来汽车在纯电动车领域的所有品牌中排名最高109?PP100,其次是Tesla(113?PP100)和ORA(129?PP100)。在各自细分市场中排名最高的是:小型纯电动车细分市场中的ORA?R1;在紧凑型纯电动车细分市场的?荣威Ei5;中型纯电动车领域的NIO?ES6。
小编点评:正如报告里说的,欧拉黑猫、荣威EI5、蔚来ES6分别是各细分市场排名较高的车型,总体口碑较好、问题偏少。当然也不是说一定它们最好,只是大家在选车的时候可以有个参考,希望大家都能选到一辆真正安全、可靠、耐用的新能源车,毕竟自己喜欢的才是对的。
关注“秋名撩车”,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2023年一季度投诉数据概述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共受理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有效投诉28,624宗(含9宗针对第三方平台投诉,5宗后装轮胎投诉),环比下降约8.8%,同比微降0.4%。据统计,本季度受理投诉共涉及193个汽车品牌旗下的1042个车系,环比减少9个品牌及2个车系。
总体来看,一季度投诉呈现如下特点:
1、2023年一季度,受部分自主和日系品牌投诉持续高企影响,总体投诉量仍保持在高位。其中2月份和3月份的投诉量双双突破万宗,创造了各自的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本季度,单纯质量问题的投诉占比持续攀升,较上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车身附件及电器依旧是投诉主体,占比再次刷新历史纪录,TOP20故障问题排名中,3/4的故障问题都来自于车身附件及电器。此外,本季度新上榜故障点数量明显增多,且部分故障点排名也较为靠前。
2、本季度中大型车投诉量环比出现大幅增长,创造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其中超六成的投诉来自于自主品牌。从投诉类型上来看,单纯质量问题占据投诉主体,故障问题多数集中在“座椅故障”、“仪表台开裂”和“影音系统故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座椅故障”和“影音系统故障”集中在自主品牌,而“仪表台开裂”则多来自日系品牌。
3、受丰田品牌部分车型投诉量持续增多影响,日系品牌的投诉量时隔五年再次突破5,000宗,较去年同期大涨74.2%,在季度投诉总量中的占比超过1/5。从投诉类型上来看,单纯质量问题投诉占比接近九成,故障问题集中在“仪表台开裂”、“部件老化”和“影音系统故障”。
二、2023年一季度投诉数据分析
1、消费者投诉人群属性分布
一季度投诉中,女性消费者占比持续回落,较2022年四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一季度,各年龄段投诉占比情况与2022年四季度相比略有变化,年轻群体的占比有所下降,36岁以上的中年群体投诉占比有明显提升。从车辆出现问题的时间段来看,购车一个月出现问题的投诉占比持续下降,较2022年四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购车3年以上投诉占比保持着上升态势,占比已超过总量的1/4。
2、季度投诉量对析
如图所示,2023年一季度投诉量再次出现环比回落,但降幅有所收窄,投诉量已降至近一年来的最低点。不过,从一季度的历史投诉量来看,仍处于第二位。
3、月度投诉量对析
从一季度各月的投诉量表现来看,除1月份外,其余两个月份的投诉量均高于2022年同期。值得一提的是,2月份的投诉量首次突破万宗,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14.9%。
4、品牌类型投诉占析
一季度,自主、合资和进口品牌的投诉量均较2022年四季度有所下降,其中进口品牌降幅最大,环比下降21.3%。从投诉占比情况来看,虽然合资品牌投诉量环比有所下降,但投诉占比较2022年四季度提高了2.2个百分点。
5、品牌国别投诉占析
本季度,日系品牌投诉量出现逆势增长,较2022年四季度上涨21.4%,投诉增量来自于部分丰田品牌车型。相比之下,其余各国别品牌的投诉量环比均有所下降,其中德系品牌降幅最大,投诉量较2022年四季度下降约23%。
6、车型属性投诉对析
2023年一季度,中大型车投诉量出现明显提升,环比上涨60.4%,与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车型有关。相比之下,本季度微型车和SUV车型投诉量大幅回落,较上季度分别下降62.7%和20.2%。
7、车型年款投诉对析
一季度,2022款车型实现反超,成为投诉量最高的车型年款,环比上涨21.6%。值得一提的是,2023款车型首次出现在季度排名中,投诉量环比出现翻倍增长。此外,2007款车型投诉量依旧保持环比增长,但涨幅进一步缩窄。
8、投诉区域分布分析
2023年一季度,投诉量最高的三个省份依旧是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但三个省份的投诉量和占比均较2022年四季度有一定下降。从排名前三的故障问题来看,“影音系统故障”和“仪表台开裂”依旧出现频率较高,三个省份都有涉及。值得注意的是,“座椅故障”首次出现在江苏省和浙江省TOP3故障问题中,投诉增量来自于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
9、投诉类型占析
一季度,单纯质量问题投诉量再次有所回落,但投诉占比较2022年四季度提高了3.9个百分点。同期,服务问题投诉量也出现大幅下降,达到近一年来的最低点,投诉占比减少了9.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综合问题的投诉量出现抬头,环比上涨86.7%,投诉占比提升至两位数。
10、质量问题投诉故障数占比及TOP20质量问题投诉故障点分析
在一季度质量问题投诉中,除离合器外,其余各系统问题的投诉故障数较上季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制动系统的涨幅最大,环比上涨30.5%。此外,车身附件及电器依旧是占比最高的系统问题,投诉故障数占比已接近总量的六成,达到历史最高点。
在本季度排名前20位的质量问题投诉故障点中,“影音系统故障”依旧排名首位,投诉量突破3000宗,环比上涨42.4%。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新上榜的故障点数量较上季度有所增加,且部分故障点排名靠前。其中“座椅故障”首次进榜便排名第4位,投诉量环比暴涨约2.7倍,投诉集中在部分自主品牌热销新能源车型。
11、品牌属性质量问题投诉故障数占析
一季度,自主、合资品牌的投诉故障数均较2022年四季度有所提升,而进口品牌的投诉故障数则出现明显下降。从占比情况来看,车身附件及电器依旧是三个品牌属性占比最高的系统问题,其中进口品牌的车身附件及电器占比已超过六成。此外,合资和进口品牌的发动机/电动机投诉故障数占比同样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合资品牌的制动系统投诉故障数环比出现明显增长,占比也提高了1.3个百分点。
12、服务问题投诉问题点占比及TOP20服务问题投诉问题点分析
2023年一季度服务类投诉问题中,销售欺诈再次占据C位,但投诉问题点占比与上季度相比略有下降,投诉问题主要体现为“与宣传不符”和“隐瞒相关信息”。此外,其他服务问题的投诉问题点环比出现翻倍增长,占比提高了7.5个百分点。
在一季度排名前20位的服务问题投诉问题点中,“与宣传不符”排名升至首位,但投诉量和占比较上季度均有所下降。本季度“系统升级问题”投诉量环比出现翻倍增长,涨幅约2.7倍,投诉依旧集中在两款丰田品牌热销SUV车型。
13、品牌属问题投诉问题点占析
一季度,自主、进口品牌的服务问题投诉问题点环比均出现明显回落,其中自主品牌降幅最大。从占比情况来看,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的服务问题依旧集中在销售欺诈,但占比出现持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服务问题成为合资品牌的“大黑马”,不仅投诉问题点出现翻倍增长,占比也升至两位数。进口品牌本季度配件争议的投诉问题点和占比继续呈现上升态势,其中占比已接近总量的四成。反观自主品牌,服务收费投诉问题点占比有明显增长,较2022年四季度提高7.1个百分点。
14、其他问题投诉问题点占比及其他问题投诉问题点排名分析
在本季度其他问题投诉问题点排名中,“疑似设计缺陷”继续保持在第一位,投诉量环比略有增长,且占比超过总量的六成,较上季度提高5.5个百分点。
15、品牌属性其他问题投诉问题点占析
一季度,合资品牌其他问题投诉问题点持续增长,较2022年四季度上涨5.3%。“疑似设计缺陷”成为自主和合资品牌占比最高的投诉问题点,特别是在合资品牌中,该问题的占比已超过总量的七成。相比之下,进口品牌本季度投诉问题点仅有“疑似减配”。
16、投诉回复率分析
作为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和汽车消费者投诉信息受理平台,车质网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协调厂家与消费者之间顺利解决纠纷的通道。因此,厂家是否认真对待消费者投诉并积极给予解决,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指标。
2023年一季度投诉回复率达到100%的品牌共有81家,较上季度增加8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家。如上表所示,上榜品牌积极对待消费者诉求的态度以及重视程度值得鼓励。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质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