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评车股|全球股市史诗级暴跌,谁在上演一枝独秀?

2.要么丢单要么亏本?车企掀桌大降价,供应链企业很犯难

3.2020汽车行业回顾之神龙汽车:涅磐之路敢问何方?就在脚下

4.关于汽车项目报告怎么写

5.2020年君迪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 豪华品牌与主流品牌差距缩小

6.这份汽车保值率报告,可信度有多高?

7.CADA报告:两成4S店恢复营业,1月库存系数1.5

8.疫情下的中国车市:销量惨淡,斗志顽强

东风汽车公司调查报告_东风汽车市场调查报告

绝大多数人在买车时都要与4S店打交道,但是虽说不同品牌的4S店都拥有一套严格且标准的服务体系,但是实际上这些服务有没有落到实处就真的要看大家的“运气”了。

在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发布了一份《20个品牌汽车4S店服务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工作报告》,里面选取了全国15个城市共20个品牌的4S店展开了测评,里面包括了四个德系品牌:奥迪、宝马、奔驰、大众。

八个自主品牌:宝骏、比亚迪、长安、哈弗、吉利、奇瑞、荣威、五菱。

三个美系品牌:别克、福特、雪佛兰。

三个日系品牌:本田、丰田、日产。

一个法系品牌:标致。

一个韩系品牌:现代。

其中大众品牌分别调查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本田品牌调查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丰田品牌分别调查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

从总体数据上来看,消费者们对于4S店的店内设施、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大多持满意态度,但是一旦涉及到投诉处理,满意度就大大下降,这就说明了消费者维权难的现象依旧广泛存在于汽车行业当中。

推荐度偏低,南北差异大

同时,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4S店的“净推荐值”仅有28%,说明了消费者尽管对于4S店的大部分服务都认可,但是其“忠诚度”依旧较低,这很有可能是因为4S店在维保的成本过高所导致的,而留不住消费者也正是如今汽车销售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而查看不同区域的消费者满意度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城市之间4S店的满意度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总体呈现出一个“北高南低”的趋势。比如排在第一的山东临沂消费者净推荐率可高达70.6%,而来到南方的深圳,消费者推荐度却仅有8.7%。

德系平均得分高,法系标致垫底

在不同品牌得分方面,排名第一的是一汽丰田,其消费者满意度达到了86.5%,不过虽然一汽丰田表现不错,但是由于其余日系品牌“拖后腿”,比如广汽丰田的满意度就仅有80.4%,只比垫底的标致高出一点点,因此日系的总体得分并不如德系车型。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自主品牌身上,虽然部分品牌比如长安、奇瑞等得分较高,但是像比亚迪以及长城等品牌却又明显拖了后腿,导致自主品牌的平均得分甚至还不如韩系品牌。

乱收费、维权难成重灾区

在与4S店打交道的过程中,乱收费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最头疼的事。比如去年就因为奔驰的金融服务费一事引发了整个汽车销售行业的震动,再加上一直以来像是什么“出库费”、“上牌费”、“装潢费”等各种名目的收费也是层出不穷。因此“乱收费”也成为了各家4S店被消费者投诉得最多的地方。

而关于销售顾问问题以及保险购买纠纷也是消费者对4S店比较不满的地方。

在售后环节,消费者在维权时则普遍遇到了故障和责任鉴定难以及问题取证难的问题。同时,在维修时配件价格过高、零部件以换代修也是4S店亟需改进的地方。

调研总体结果符合预期

这次消费者协会的调研总体还算是符合大家的预期,毕竟报告中提到的4S店乱收费、维权难、维修贵、夸大问题等情况确实是经常在网上以及身边的人当中被提起。

虽然4S店凭借着一手资源以及完整完善的服务体系,比起汽贸城和普通汽修店有着体量上的优势,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的“半垄断”状态,导致了大部分的4S店都存在店大欺客的态度。而当国内汽车市场慢慢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消费者逐渐成熟理性,传统4S店的问题就慢慢被暴露出来了,长年累月积攒的问题也导致了消费者对4S店愈发不信任,“卖车不赚钱,售后养全店”的情况也在大家脑中留下4S店喜欢“坑人”的形象。

在各种新势力,甚至是传统品牌开始探索“直销、直营”模式的大环境之下,传统4S店也受到了不少的冲击。倘若4S店不能尽快扭转消费者的“刻板印象”,那也许我们距离汽车销售行业大洗牌真的不远了。

当然,也许是我比较幸运,在我与4S店打交道的过程中,除了发现他们的维保费用确实是高以外,其余地方的体验其实都还算不错,对于我来说4S店更像是“花钱买服务”的地方(可惜我没钱,所以只能自己保养)。

不知道你们对于4S店又有什么印象和看法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周评车股|全球股市史诗级暴跌,谁在上演一枝独秀?

字数太多发不了。第三章 长三角汽车产业价值链发展现状 §3.1 长三角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背景 §3.1.1 全球市场规模2006年全球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汽车产量达到6800万辆,比2005年增长2.3%,增长幅度与2005年相比下降0.8个百分点,因为受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增长幅度为2001年以来最小的。表3.1-1 各类车比重类别基本乘用车轻型商务车重型卡车客车比率%69.625.54.50.4基本乘用车产量比重比2005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发达地区汽车市场趋于饱和,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是进一步提高汽车质量,尤其是汽车轻量化、节能化发展,而产量增加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中低档次汽车产量和销量增加较快。这两个原因导致低价、低油耗、低污染的“三低”汽车成为2006年汽车市场增长最迅速的部分。传统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一个成熟而饱和的市场,竞争态势恶化,购买需求年增幅保持在1%的低水平上。而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汽车新兴市场的汽车产量增长则很明显。这四国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19%,超出了2.3%的整体涨幅。 §3.1.2 汽车强国情况美国是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也是汽车零配件开发和生产的第一强国。2005年总产量达到1200万辆,其中,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商占到63%左右。2006年三大汽车企业在第三季度共损失74亿美元,其中,通用损失最小,总额为1.15亿美元 ,每股下跌了20美分。福特损失58亿美元,创14年最差记录,每股损失3.08美元。克莱斯勒第三季度收入比2005年同期下降26%。这些显示了底特律汽车产业走向衰退的现实。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2006年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出口量超过国内生产总量的50%,旺盛的国际需求缓解了其国内低迷的汽车市场。由于油价上涨等因素使得低油耗、性能好的日系车成为国际汽车市场的“宠儿”。日本汽车在北美、欧洲等市场销售旺盛。继2005年12年来首次突破500万辆,2006年,日本汽车出口量将是14年来首次突破550万辆。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日本各汽车制造企业计划2007年以后在俄罗斯、印度等国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或提高已有生产基地的产能。韩国汽车2006年达到382万辆的产量。其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增长13.9%,创下433亿美元的新纪录。出口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韩国汽车在海味的生产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的7个海外工厂生产的汽车共达100.5万辆,首次突破了100万辆。其产业资源部表示,海外工厂正式投入生产后,2007年海外生产量将会达到125万辆。德国近10年来德国汽车厂商成绩辉煌,总营业额增长率达80%,2004年产值规模2020亿欧元,年增长率7%。2005年,汽车总产量512万辆,出口362万辆,较2004年降低3个百分点。2006年新车销售额达800.8亿欧元,比2005年的新车销售额增加了40.6亿欧元。2006年德国汽车出口总值高达1700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8%,占其出口总额的17%。其汽车出口总额顺差近1000亿欧元,约为德国贸易顺差总额的3/4。日本丰田汽车2006年在德国售出了约14万辆,成为继法国雷诺之后德国第二大进口汽车制造商。 §3.1.3 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态势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从汽车产业区域发展格局来看,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三个地区是世界汽车主要的生产区,也是重要的销售地区,竞争非常激烈。2006年,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总体趋缓。美、欧等汽车制造业增速放缓。其中北美地区美国汽车产量呈现负增长,美国减少了6.0%,加拿大减少了4.8%,欧洲汽车产销量也大幅度下降,德国仅增长1.1%,法国减少了10.7%。与此相反,亚太地区的汽车产业稳步发展,2006年亚太地区的汽车生产稳步增长,其中中国的汽车产量增长达25.9%,成为低迷的汽车工业的一大亮点,并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日本、韩国的汽车也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并在欧美市场也取得良好业绩。第二、汽车市场的竞争仍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主导汽车产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寡头型”的市场结构具有更高的效率。目前,世界汽车工业仍然是以“6+3”为主导的发展格局。2006年通用、丰田、福特、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与雷诺-日产6家集团合计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9.1%以上,汽车销售比重超过55%;本田、标致-雪铁龙宝马紧随其后,但欧美等传统的汽车市场渐趋饱和。上述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正在加速向海外转移和兼并重组,调整产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以一些特别豪华的轿车或运动车、赛车为代表的特种轿车厂成为大型汽车集团的兼并对象,如福特汽车先后兼并或控股了美洲虎、陆虎、阿斯顿马丁等。而90年代以来,产业整合在更大规模和层次上展开。如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合并、福特收购沃尔沃轿车、通用参股菲亚特、雷诺与日产合并等。跨国汽车公司之间通过跨国界、跨地区兼并和控股、参股等方式,初步形成了六大跨国汽车集团,其年产量均在400万辆以上,几个独立厂商的年产量在200万辆以上。2005全球十大跨国公司汽车销量为5089.6万辆,占当年世界销量的80.34%。有专家预测,全球最终将仅存5-6家整车制造跨国公司。 第三、整车与零部件出现新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在激烈的竞争的形势下,汽车工业的技术更新日益加快,技术研发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并呈现新的发展特点。首先整车平台通用化,推进了产业规模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大规模的联合重组,使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各具优势的平台共用成为可能,不仅降低开发成本、风险,还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实现零部件共享;其次,整车与零部件分离,促进专业化分工。原有的整车装配和零部件纵向一体化、大量零部件企业依存于单个整车装配企业的分工模式开始转变为由一家零部件企业以多系列、大规模生产面对较多的整车装配企业,满足整车企业零部件采购的需要。而且大企业为共同利益在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总成上开展横向联合研发;三是零部件模块化,改变传统产业组织结构。零部件模块化使得与整车企业进行直接交易的企业数量大为削减。生产活动更集中,可节约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改变了整车企业和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企业构成汽车企业群的关系。出现了整车企业、模块集成供应商、模块构建生产企业、以及非模块零部件生产企业共生、层次更为清晰的企业群关系;最后,外包和全球采购,加快了产业的全球化分布与产业价值链的国际转移。整车制造商越来越倾向于将部分产品的开发、制造、装配工作外包给零部件供应商,仅掌握集中关键性零部件的生产,最标准化的一般性零部件则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现全球性采购。一些跨国汽车公司的企业开始把研发基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开发新型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车型,发展中国家汽车研发竞争逐渐激烈。第四、汽车产业链低端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消费引领生产,目前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体现两大特点:一是发达国家的汽车进入了一个质量换代升级的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引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的生产和开发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在发达国家,汽车企业对国内汽车进行结构调整,重点是研发新一代的汽车产品,发展高性能、高档次的汽车,以满足国内消费者汽车消费的升级换代的需要。而在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一些一般型号、中低档次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的载体,并不断扩大产量,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产业链低端部分的主要产地。中国、印度、俄罗斯、泰国、墨西哥、伊朗等国正成为汽车产业链低端部分的主要生产国。 §3.2 长三角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内背景 §3.2.1 要素投入情况从2000-2006年数据看,现阶段资本和劳动力在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作用都较大,但资本的推动作用比劳动力更明显。在此期间,单位劳动比不断下降,2006年同比增长速度为-0.27%,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62个百分点,达到282.09人/单位,是全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113.94%。近五年,单位资产比处于维持状态,但2006年迅速提升,同比增长速度为16.17%,高于工业平均水平7.79个百分点,达到4177.20万元/单位,是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116.41%。由于单位资产比增速快于单位劳动比,致使人均资产逐年提高。2006年同比增长速度为16.48%,高于工业平均水平4.87个百分点,人均资产达到14.80万元/人,是全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102.16%。如表3.2-1[86]: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出现了逐渐做强做大的“3+X”企业,“3”指的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一汽、上汽和东风集团等第一梯队,而“X”指长安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南汽集团、沈阳华晨、哈飞、昌河、江淮、东南、江铃以及吉利和奇瑞等民企组成的中国汽车工业第二梯队。 表3.2-1 2000-2006年汽车制造业投入情况 单位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本行业人均资产占工业平均水平的比重%100.49101.6396.1094.9294.5197.89102.16本行业单位劳动比占工业平均水平的比重%106.55109.75112.33113.83113.01110.94113.94本行业单位资产比占工业平均水平的比重%107.07111.54107.94108.05106.81108.60116.41本行业人均资产同比增长率与工业平均水比较%-8.351.25-5.84-1.27-0.463.844.87本行业单位劳动比同比增长率与工业平均水平比较%-2.032.782.241.30-0.68-1.682.63本行业单位资产比同比增长率与工业平均水平比较%-9.994.25-3.300.10-1.141.657.79中国汽车业在与外资合作20多年后,竞争布局已和国际“6+3”格局无异,3+X的背后正是“6+3”。在中国汽车生产领域,“6+3”系统企业在华的合资合作企业已控制了中国汽车市场大部分份额,目前仅有浙江吉利和奇瑞等个别企业没有“6+3”系统背景。中国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如下图3.2-1:

市场占有率投入规模其他中小汽车企业吉利、奇瑞、北汽、广汽等一汽、上汽、东风等图3.2-1[87] 中国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3.2.2 行业影响力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可知,汽车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25。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上游钢铁、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增长;促进了与汽车整车制造密切相关的零配件产业的迅速崛起。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本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将产生1.25个单位的需求,从而对其他部门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但是汽车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为0.70,低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本部门需要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0.70个单位的产出量。从2003-2006年度数据看,我国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提高。2006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4881.91亿元,占到GDP的7.11%,较200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近三年均增长速度为21.51%,2006年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速度为34.66%,较2005年提高了23.1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速度分别高于GDP(现价)和工业总产值20.78和10.28个百分点。预计“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为20%左右,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7498.59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为9.94%。1999-2006年期间,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税金总额在国家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近几年也比较平稳。2006年较2005年增长30.32%,税金总额达到728.64亿元,占国家财政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的比重为1.94%,和上年基本持平。2000-2003年期间,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持续快速增长,2004-2006年增长9.52%,达到223.62万人,占年末从业人员数和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重分别为0.29%和3.10%,分别较上年增长0.02和0.09个百分点。2006年,汽车行业从2005年的低迷状态中走出,产销明显增长,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产销两旺[88]。具体情况见表3.2-2: 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水平13.9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819亿元,同比增长39.81%,增长额为233.19亿元,增幅同比提高53.20个百分点。其中: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为233.85亿元,同比增长48.79%,增长额为76.68亿元;应缴增值税为231亿元,同比增长16.94%,增长额为33.46亿元。

要么丢单要么亏本?车企掀桌大降价,供应链企业很犯难

观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

本周的股市用“前无古人”形容可能十分贴切,至于“后无来者”倒是不敢肯定,连股神巴菲特对周一的股市都表示很震惊。4天前,巴菲特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我活了89岁,也没见过这种场面。”

对此,巴菲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是对美国股市的双重打击。而这还不包括周四美股再次熔断。如今美股一周熔断两次,不知他老人家有何感想?

继3月9日美国三大股指开市不久就跌破7%触发熔断机制后,3月12日美股再次触发熔断,此次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9.4%,道指跌幅更达10%,创1987年10月19日(22.6%)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美股四天两熔断,历史再一次果断地被见证。

有网友表示:“美股熔断历史上只发生过三次。上一次熔断,还要追溯到2020年3月9日。那天我的记忆很深刻,那感觉,仿佛就在几天之前。”自熔断机制以来,美股第一次熔断发生在23年前的1997年10月27日。此刻,天空飘来三个字——活久见。

由于周四美股暴跌,苹果、微软、Facebook、Alphabet和亚马逊这5家美国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当天跌幅分别为9.88%、9.48%、9.26%、8.2%和7.98%,总市值共蒸发4166.3亿美元。另外,美国汽车三巨头外加特斯拉受此影响也十分严重。

暴跌的美国汽车股

万万没想到,通用、福特、菲亚特-克莱斯特(FCA)在股市上的步调会如此一致。在美国股市发生史上第三次熔断之际,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的股票周四再次下跌,创一年来新低。

福特是其中跌幅最小的制造商,约为9%,收盘时为每股5.35美元,高于当日早盘交易中的52周新低5.20美元,目前公司总市值在216亿美元左右。通用汽车股价当天下跌11%,当天也是一年中最低点为22.50美元,当天收于23.04美元,总市值约340亿美元。

FCA是三者中跌幅最大的公司,约为19%,至每股8.60美元,也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价。同时,FCA的跌幅是道琼斯和标普500指数跌幅的两倍以上。在过去的12个月中,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的股价下跌了约37%,2020年迄今为止跌幅约40%。即便美联储宣布采取特殊的融资行动以缓解因新型冠状病毒抛售而紧张的资本市场让市场小幅反弹后,FCA的股价仍下跌约15%,收盘价为8.99美元。

FCA跌幅如此大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意大利政府在实施了全国性的隔离新政后,FCA在周三表示,将“加强措施”以防止新型冠状病毒在意大利的扩散,包括本周暂时关闭工厂。

覆巢之下并无完卵,特斯拉也不例外。本周,特斯拉一路下跌,至美东时间3月13日11时,特斯拉股价已跌至近一个月最低,为每股507美元,但仍比52周内最低的176.99美元高出两倍多。不过,特斯拉从今年2月份最高位的968.99美元跌至现在的价位,用时还不算短。

虽然股价下跌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都不是好消息,但尤其对于马斯克来说,这消息更不好。根据特斯拉和马斯克设定的计划,老马没有任何固定的薪酬,没有薪金(salary),没有现金奖励(cash?e),他的收入完全和公司的市值(Market?Capitalization)表现和运营表现(Operational?Milestones)挂钩。

在2月3日特斯拉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后,就传言马斯克能领到上亿美元的股票期权。不过前提条件是特斯拉需要在一个月时间、以及六个月时间保持1000亿美元的平均市值才行。虽然本周五11时特斯拉市值已开始跌破1000亿美元大关,但是只要六个月时间内的平均值达到老马还是有机会的。

但这个机会也是建立在消费者对特斯拉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既能载舟也能覆舟的消费者便会对这个品牌失去信任。

在3月之前,中国的消费者对特斯拉还是持友好欢迎的态度。不过,这样的气氛在3月初被打破。

3月2日,有部分国产特斯拉车主在网络上爆料称其车辆控制器硬件代码与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上标注不一致。其所购Model?3的《电动车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上明确注明硬件型号为HW3.0,但实际装配的硬件型号却为HW?2.5。部分进口Model?3车主也反应存在同样问题。自此,特斯拉“减配门”事件持续发酵。BC在本周三刊发的《马斯克先生,请你来了中国也不要太嚣张》中也对此事进行了详尽报道。

此前马斯克曾多次表示,在10年时间里,特斯拉将成为一家市值万亿美元的公司。不过,撑起这万亿美元盘的基石,是消费者。

此次美股“熔断潮”除了对汽车的影响,其凶残之处还在于让作为避险品种的黄金崩了。不仅如此,比特币也“跳水”了,币价从7377美元一路跌破6000美元,创2019年5月初以来新低,24小时内跌幅高达24.6%。如果比特币也有熔断机制,那它其实不用跌这么多,只要跌到20%,当天的交易就可以中止。可惜没有如果。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受美股牵连,巴西、加拿大、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韩国、印尼、墨西哥、哥伦比亚、斯里兰卡等10个国家股市也在12日触发熔断,全球一片“熔断潮”。其中巴西开盘后大跌12%,这已经是过去5个交易日的第三次熔断。

就像周一过去后,周二的股市又反弹回暖一样,本周四与周五也发生着这样的故事。截至发稿前,欧洲包括英国富实100、法国CAC40等,美洲包括道琼斯、加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在内的股票都呈小幅上升状态。除了特斯拉跌幅在9%左右外,美国三巨头都有小幅上涨。

“一枝独秀”

过去五天,在全球股市一片哀鸿遍野之际,恒生指数、沪深300都受到了影响,但总体幅度不大。

本周以来,3月9日是两大指数跌幅最大的一天,分别为4.23%、3.42%,第二天两大指数分别反弹回暖。截至周五收盘,恒生指数从周一收盘时的25134.020港元跌倒昨日的24032.910港元,跌额为1007.55,周跌幅在4.02%。沪深300从周一收盘时的3997.13元到周五的3895.31元,跌额为101.82,周跌幅为2.55%。

除了股市抗跌之外,境内外人民币于周五出现上涨,与其他亚洲货币的普遍下跌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市场抗跌的背后,与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困境不无关系。3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已降至8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18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483人,重症病例减少237例。

反观全球情况,根据世卫组织发布最新一期新冠肺炎情况每日报告可知,截至3月14日,中国境外超120个国家/领地/地区现有确诊新冠肺49,897例,死亡1,933例。另外,许多国家已开始进入紧急状态,且全球多国政要人物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疫情恐慌将不断蔓延。

未来,随着中国疫情有效得到控制,加之全球油价不知走向何方之际,中国市场正愈发成为海外投资者眼中的避风港。

摩根大通策略师周四曾认为,只有疫情出现改善迹象时股市才会见底。而目前,中国市场显然是全球范围内少有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市场之一。仅从本周的A股汽车市场总体跌幅就可以看出,相比美国汽车股的大幅下跌,前者的周跌幅仅在1.46%。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来自132家经销商集团、8,371家经销商店调查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综合复工效率为54.48%,其中门店复功率已高达87.4%。

在此大背景下,A股车企长安、长城汽车与大盘走势大体一致。年后上班第一天,即2月4日,两者的股价为近一个多月最低,分别为8.29元和7.40元,截至周五收盘,两者当天上涨幅度各为3.81%、0.87%,报收价分别为11.71元和9.27元,皆高于年后开工第一天。

除了长安、长城在3月13日上涨外,东风、广汽、一汽夏利等车企昨日都呈现不同数额增长,其中一汽夏利在所有A股车企中增长幅度最大,达6.13%,当天收报4.85元,成交额1.07亿元,换手率6.72%。近5日内一汽夏利资金总体呈流出状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日共流出-8381.01万元。

至于原因,与一汽夏利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实施进展情况的公告》不无关系。报告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已于2020年2月21日将一汽夏利的企业环保信息进行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天津博郡汽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变更为“HUANG?XIMING”,(详见文章《背靠博郡的一汽夏利或为提线傀儡》)。

早在2020年1月中旬,从工信部官网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27批)》就可以看到博郡汽车已经正式获得工信部核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这也同样可以看作是“一汽夏利”到“天津博郡”的更名完成。自此,世上再无“真夏利”。

不管怎么样,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加之随着复工率不断提高,整个中国车市将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待疫情结束后,中国的潜力将大大释放。深圳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职的Yu?Dingheng表示,“无论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是产业政策,我们手头上仍然有很多牌没打出。只要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就可以获得高效率。”

文/甘芳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汽车行业回顾之神龙汽车:涅磐之路敢问何方?就在脚下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先有特斯拉多轮降价,后有国内多车企接连跟进,再到近期东风系旗下品牌率先掀桌“大甩卖”,与众多合资品牌掀起降价“飓风”,12万元买C6、不到12万能买到楼兰、凯迪拉克最高优惠达到13万元……车市越来越“疯魔”。

东风系3月大促;来源:各企业公开信息

而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车企降价从来都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压力会一级一级传导。过往多年,这一点已经被证实过无数次了,今年初特斯拉连番降价后供应商所面临的处境,也很能说明问题。

今年2月,据路透社报道,有行业官员表示,汽车行业的一些供应商已经在苦苦挣扎,特斯拉进一步降价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一位代表车企供应商的律师也提到,“他们最终会试图从我们中的一个身上挤出(压价空间)来。”

因此,如无意外,车企这波大尺度降价,也注定会波及到上游供应链企业。

再被压价是大概率事件,供应商压力增大

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无外乎是,被车企进一步压价。

其实,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儿。车企近乎每年都会要求供应商进行所谓的“年降”,且幅度一般在3%-5%左右,这几乎已经成为行业惯例。

当然随着车企降本需求越来越迫切,近几年很多供应商所面临的年降要求也随之提升。

广岛铝工业(南通)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盖世汽车,今年车企提出的降本要求与例年相比没有变化,“约8%”。据悉,该公司主要涉及发动机及变速箱的铝合金壳体、变速箱阀体、电动马达壳体的高压压铸、加工等业务。

一家主营ABS、ESC、安全气囊及车身稳定阀控制系统等产品的供应商也表示,今年车企年降比例大概在3%-10%

另据一家主要提供车载通讯模组、T-box、OBD等产品的供应商透露,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供应商在车厂端的竞争逐年增加,2022年部分车厂对上游供应商的降价诉求高于往年,“按照行业惯例,车厂要求上游供应商年降通常在5%左右,2022年实际要求要超出该范围。”另外,今年车企的降本目标经过多次沟通确认,已经完成,“比例在5%-10%之间。

此外,一家主营电磁阀、储液罐、气液分离器等产品的供应商透露,“疫情三年公司都没给客户降价,但今年最多的要求降20%以上。

盖世汽车近期发起的相关调研,也揭示了车企年降比例的大范围上涨。此次调研共收到近2000份有效调查结果反馈,其中近74%的用户表示,相较往年,今年车企提出的降本要求提升了,仅有10%左右的用户表示“没有提升”。

而问题是,这一情况,还发生在当下这波降价潮之前。如今车企“大打出手”,疯狂降价,给供应商带来的,恐怕是更为猛烈的压价。

在上述调研中,针对“越来越多车企大降价,您认为接下来车企会否进一步提升降本要求?”这一问题,有九成参与用户表示,会进一步提升降本要求。这意味着,即便今年初年降比例并没有提升的供应商,接下来也很有可能面临更高的降本要求。

在相关采访中,盖世汽车了解到,当前降价潮之下,已有车企向供应商“下手”。前文提到的一家供应商就表示,车企开启降价潮,对公司有影响,已经有客户要求公司大幅降价。

当然也有一些供应商表示,公司暂未受到影响。但即便是这些供应商,也认为接下来影响会逐渐体现,“早晚都会来的”。

一家主要提供汽车变速箱、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等产品的供应商表示,当前降价潮暂时对公司影响不大,但预计在年底会体现出来。此外也有供应商透露,这一情况会影响到公司的订单量,“订单会减少40%。”

如此形势之下,供应链企业显然很犯难。

有业内人士表示:“议价能力高的供应商还好,议价能力弱的,恐怕毫无回击之力,要么默默承受,即便这可能会使其面临亏损,要么直接丢单。”

这一点我们从去年一些零部件供应商的业绩中也可以明显看出。同样是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在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07.29亿元,尽管同比增速不及营收增速(152%),但也近乎翻番,而再看孚能科技,营收虽同比大增231.67%至116.09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亏损9.18亿元。

如此明显的差距,便事关议价能力。孚能科技在其财报中也坦言,2022年以碳酸锂为代表的主要原材料价格较上年大幅上涨,导致公司产品成本上涨,公司虽与主要客户建立了价格联动机制,但与部分客户的价格联动机制调整未达预期。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议价能力较强的供应商,在降本这件事上也不能松懈。毕竟即便抛开近期车企大降价这一“突发情况”,供应链降本也是十分紧迫且又长期持续的挑战。特斯拉已经喊出“下一代汽车平台”要再降低50%的成本,无论是车企还是供应商恐怕都要紧张起来,在降本这件事上花更多功夫。

来源:特斯拉

国产化、规模化、自动化……哪一方式更奏效?

那么问题来了,供应链企业要如何进一步降本?

在前文提到的调研中,盖世汽车发现,供应链企业的降本思路通常有以下几种:压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选用成本更优的上游原材料,布局上游供应链,提高国产化率,提高生产规模,产品/系统集成化、模块化,减员增效以控制人力成本,提升数字化等。

其中投票率较高的是:压低原材料采购成本(19%)、选用成本更优的上游原材料(14%)以及提高国产化率(17%)、减员增效,控制人力成本(17%)。

大家应该都知道,宁德时代一直在加强上游供应链布局,近两年更是通过“买买买”拿下了不少矿资源。目前,一些相关布局已起效,这从其近期推出的“锂矿返利”计划便不难看出。

该计划的核心条款是:未来三年,一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与此同时,签署这项合作的车企需要将约80%的电池采购量承诺给宁德时代。据悉,该计划正稳步推进,目前与相关车企的协议签署已进入实际性阶段,预计最月底达成。

于宁德时代而言,布局上游供应链的举措似乎很有效,不过对于其它供应商来说,可能并非如此。在此次调研中,仅有8%的用户投了这一选项。

究其原因,可能因为布局上游供应链,既要进行大量的投入,又要有相关的技术储备,且需承担极大的风险。另外,相对于电池厂商,传统供应商在上游供应链挖潜时间更长,剩余空间可能已经有限。

相对而言,压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选用成本更优的上游原材料的方法,或许更奏效。尽管车企向上游转嫁成本的做法,让供应商怨声载道,但似乎谁都难以避免向更上游供应商施压。

推高国产化率也是行之有效的降本策略之一。以往多年,特斯拉等一众车企及供应商均通过国产化进一步优化了成本,且仍在继续推进。

前文提到的主营电磁阀、储液罐、气液分离器等产品的供应商就表示,公司接下来优化成本的方式,主要是国产化,以及切换更便宜的供应商。

主要提供车载通讯模组、T-box、OBD等产品的供应商亦提到,公司降本的方式主要有物料采购的降本、器件选型替代(尤其是引入更多国产替代半导体材料)的降本。

另一家涉及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电池等领域诸多产品的供应商谈及降本策略,除工艺优化外,也提到了原材料的国产化。

“减员增效,控制人力成本”这一方式更为直接。另在相关采访中,也有多家公司提到,“使用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通过完善集中式的自动化生产来降低劳务成本”,这也是类似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研中“提升生产规模”这一选项投票率并不高,毕竟这与诸多因素相关,难度并不小。但正如东吴证券分析师黄细里在相关报告中所提到的,供应链消化主机厂降本方法之一,便是提升规模效应(成本摊薄),包括主机厂销量预期兑现度增强,减少单一大客户依赖度等。

在近期盖世汽车主办的2023第四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上,法雷奥中国区采购副总鄢巍也提到,降本增效的思路之一是增加量,“有量以后效率就会改善,但容易回到做双货源、多货源阶段,分散精力。但在一些特殊产品上面可以考虑做一些,帮助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降低成本需要有一定的量的支持。”

事实上,对于盈利水平较好的特斯拉和宁德时代来说,规模效应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就特斯拉而言,Model3、Y规模化量产后,尽管车辆均价下降,但规模化效应摊薄了单车人工成本与固定资产折旧。

技术降本更靠谱,需持续挖掘新思路

相对于上述一些相对常规的降本操作,更为不可替代或者说长期可行的方式可能是技术降本。

正如法雷奥中国区采购副总裁鄢巍近期所说,要持续加强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方式带来成本下降,才是可持续的成本。”

一家主营高精度深冲和精密零件冲压等产品的供应商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亦表示,研发新技术、优化资源,将有助于厂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这一点,我们从特斯拉的相关做法中也可以看到。在近期特斯拉2023年度“投资者日”上,特斯拉不断强调降本,且其展示的七种降本方式中,占据核心的就是技术降本。

例如,通过电池技术迭代(升级到4680及CTC底盘),特斯拉单车已节省约1-2万元,后续潜力约1.5万元;通过一体化压铸,单车已节省约2000-5000元,后续潜力约5000-8000元;通过精益设计降本,单车已节省约6000-8000元,后续潜力约2000-3000元。

Mode Y 后地板一体化压铸流程;动图来源:特斯拉电池日直播截屏

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亦指出,零跑目前70%的整车成本基本上是全域自研的,随着2023年销量的增长,带来很大的溢价,同时零跑还做了很多创新,希望通过创新获得更多的成本优势。

例如,同样是用8155芯片,大家可能只做了座舱一个功能,零跑把四个摄像头的环视、阿嘉米斯的调音等更多功能也集成进去,就比别人节省了1000多块钱。

他还提到另一个重要的成本策略:平台化的架构。零跑已经在电池、电驱、电控,包括整车各个方面共享化、平台化,未来上规模以后,成本优势会越来越凸显。

特斯拉等车企的实践,给相关供应商提供了一些思路,也需要相关供应商的齐头并进。正如前文提到的一家供应商所说,相关企业需要在车企同意基础上,推动某些技术更改,在保证质前提下优化成本。

事实上,供应商们也早已在挖掘新思路,推动技术降本。且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软件在整车中占比越来越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行业研究报告,预计智能汽车软件成本在整体汽车成本中的占比将从2022年的15%-25%,上升至2026年的35%-45%,由此软件降本的空间也被拉大。

在前文所提到的调研中,仅有4%的参与用户认为硬件降本还有很大空间,超三成的用户认为还有一部分空间,超五成的用户表示已经基本没有空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有六成参与者表示,软件降本有空间,其中近三成表示空间很大。

且无论是从此次调研结果,还是从众多供应商近两年的动作中,我们都不难看到,已有很多供应商从软件层面推进降本。

举例来说,一些供应商通过加速OTA“上车”,助力车企降本。有业内人士指出,远程软件升级可以为车企节省数十亿美元的成本,而功能性软件升级新带来的收入,将远远超过部署OTA功能的成本。

也有一些供应商通过软件及硬件层面的优化推出行泊一体等更具成本优势的产品方案。据相关供应商测算,对比1V1R+APA方案,行泊一体方案能够降本20%-30%。

总之,软件降本大有空间,相关思路也可以说比比皆是,供应商们还需持续挖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盖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关于汽车项目报告怎么写

神龙汽车的低迷表现已经持续有几年的时间。固执的法系品牌一度濒临退出国内市场的窘境,虽一路坎坷,但没有迷失方向。

销量似乎回暖但仍面临生存危机

在今年从1月份到11月份销量上,神龙汽车市场终端销量表现不尽人意,上半年受整体车市影响,国内车市整体比较低迷,从六七月份开始,两品牌销量均有所好转,尤其是这近两三个月内神龙汽车旗下两品牌的销售势头很好。

具体来讲,例如东风标致在今年9月份销量环比增长44%,10月环比增长33%,11月销量环比增长14%,已经连续3个月实现2位数的涨幅了;同样东风雪铁龙在今年10月份销量环比增长33%,9、10月份的销量环增长均超过20%。可以说,神龙汽车旗下两品牌连续在近3个月内实现大幅度的双增长,对于神龙汽车来说绝对是好消息。

另外,东风雪铁龙的?天逸SUV和东风标致的轿车408分别是各自品牌销量冠军,?但是在各自级别销量排名中,都不算排名靠前的车型,这证明神龙汽车的前路还是相当的坎坷,至少做出一款“爆款车”才是当下最重要的目标。

被寄予厚望的,例如东风雪铁龙天逸PHEV版本、标致508L的PHEV版本在前不久的广州车展上也已经亮相。神龙汽车旗下的PHEV版本车型来的不是最早的,但也终于不像以前的神龙永远慢人家两拍才更新车型,这也许就是改变的开始。

有人会问,为啥对东风雪铁龙天逸PHEV寄予厚望,要知道它在和同级别的途观L的PHEV版本的对比中,整体性能水平明显更有优势,特别是在广州车展开幕之前的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CCPC)麋鹿测试中,以3.369秒的成绩夺冠,刷新CCPC麋鹿测试三年以来的记录。对于一台没有任何性能属性的家用SUV来说,东风雪铁龙天逸PHEV刷新麋鹿测试成绩绝对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雪铁龙天逸PHEV版本售价区间为23.47-26.47万元,在20-25万价格区间内的PHEV版本SUV车型中,天逸PHEV价格刚好介于国产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PHEV版本SUV车型之间,其优秀的产品力和亲民的价格是它最大的优势。

而东风标致的4008和5008车型,以相对较低的定价和较大的市场优惠,在同级别SUV车型中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随着东风雪铁龙天逸PHEV版本的推出,预计东风标致的4008和5008车型也会搭载那套混动动力单元。

和雪铁龙不同的是,东风标致的首款PHEV车型选择了轿车系列的508L,刚好避开自己的兄弟品牌车型,减少集团内部的竞争。东风标致508L?PHEV强大的动力单元,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2.2L的优秀表现,和21.57-22.77万元的售价,在同级别车型中竞争优势明显。

未来五年,神龙将推出14款新车型,其中4008和5008的改款车型将于明年正式上市,而东风雪铁龙也有4款全球车型正在规划当中。

潜龙在渊服务先行

据东风雪铁龙内部统计,自神龙汽车在服务层面上推出让用户买车放心、用车安心、服务贴心、换车开心、一路同心的“五心守护”行动以来,产生实际销量的经销商网点从110家增加到了160家。特别是在今年的神龙文化节上,神龙汽车官方推出1天可退换车,在购车7天内因产品质量问题,可以无损失的退换车;1年保价,双品牌新上市车型,品牌下调官方指导价或官方发布促销政策,品牌将对一年以内已购车用户给予差价补偿;5年无忧,新车提供5年/15万公里整车质保及免费6次基础保养或增值换购服务等多项惠民售后服务政策,

另外,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10月份起,还在全国还推出了6年以上首任车主可享受免费基础保养一次的活动,以巩固原有的客户群体。目前神龙汽车全国拥有600万客户,据调查报告显示,神龙汽车车主的同品牌换购率为21%,高于行业均值的8-9%。从各方面看,神龙汽车通过各种形式的优惠活动盘活市场,巩固原有客户,开发新用户,从服务中提升销量的态度十分明显。

亢龙有悔?复兴从法国人的放权开始

上了年纪的老用户现在提起神龙仍然说,他们以前开的标致雪铁龙是武汉那个二厂造的,开起来真不错。2015年,神龙汽车销量达到顶点的71万辆,几乎占到了当年PSA公司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巨大的销量意味着巨大的利润,法方在那时开始有了重新划分蛋糕的想法。

后果大家也知道了,神龙汽车旗下的标致雪铁龙接连爆出轮胎鼓包、电子元器件失灵等零配件问题,别问原因,问就是法方控制下的神龙汽车要降本增效。

今年5月初,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分管商用车)张祖同临危受命,在退无可退之际兼任神龙汽车董事长,PSA中国区负责人奥利维出任副董事长,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法方已经有些害怕,将大权还给了东风。

9月初,张祖同将原东风轻型商用车板块的得力干将陈彬调任到神龙汽车总经理的位置上,按照合资品牌的传统,PSA应该设置一名副总经理对公司的发展管理进行监督,但陈彬上任之后,PSA方面直接放弃了执行副总的位置;而在11的广州车展上,毛创新成为东风雪铁龙总经理,至此,神龙汽车五层规划的一把手皆由中方人员担任。神龙汽车的高层一直在做调整,以积极应对其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

陈彬上任之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广泛调研国内市场,当然这种调查并非在网上翻翻水军的回帖,而是在2个月的时间里,马不停蹄走访了8个主要城市的54家经销商,听到了经销商的声音,也了解到了消费者最真实的想法。

2015年东风雪铁龙的销售网点为1423个,东风标致的网点为1515个,而在今年,东雪和东标的销售网点都下降至了150个左右。经销商失去信心,用户购买、使用困难,成了神龙明面上的最大问题。

经销商的问题其实很简单,盈利能力弱,新订单不足,核心人才流失严重,优秀的销售、市场人员纷纷转投其他品牌,这些是当年“降本增效”的长期后果体现。因为在雷诺退出中国之后,消费者还是怕车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购买之后,又担心我的车去哪里修,将心比心,谁愿意买了车还担惊受怕呢。

其实法国人不是不重视中国市场,毕竟这是全球最大的利润蛋糕之一。但法国人从来都没有真正将姿态放低,走进用户身边。顶配之下皆丐版,这是最大体现。

不过这一切,神龙汽车总经理陈彬曾当中表示将会成为历史。“凡是客户关注、高频使用的配置,例如倒车影像、倒车雷达、大屏、智能人机互动,都会放在主销车型上,而且增配不增价”。抛开经销商数量这个问题上,对比德系、日系,其实标雪只输配置分配。

神龙汽车在今年的神龙文化节上正式发布了“元+”计划,未来5年内将推出14款新车型。改款的东风标致4008和5008将于2021年上市,包括东风雪铁龙的全球战略车型共4款新车

陈彬在广州车展上是这样说的:从“元”计划升级到“元+”计划,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市场端的问题,要解决客户的痛点问题。"

明年,PSA将会发布以神龙汽车打造的首款全球车型E43,将来神龙汽车会从一个工厂转型为集设计、生产、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而这台代号为E43的车型将会销往全球20多个地区。(下图为雪铁龙C6)

或跃在渊?由0开始

神龙系的宣传做得差,这是圈里圈外一惯的认知,所以才有了消费者眼中的:法系车是真的好,就是神龙不会卖的普遍认知。

如今,在行业如此竞争激烈的大形势下,神龙汽车好像认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道理,在对外推广上也紧跟着时代的潮流。

神龙汽车多少年以来的造车风格向来是“好肉埋在饭里”,其整体优秀的车身强度在各种车祸“实战”中变现优异,车内环保材料的使用和整体用料也很厚道。从一开始就使用一体成型的车门,车门内部的加强结构也很出色。神龙汽车旗下许多车型都有车顶的加强横梁,这也是国内合资品牌中普及并使用较早的。在普通A级车型上便配备高强度的高成本的前后铝合金防撞梁,各种基础的电子辅助设备均采用博世的最新版本。

神龙汽车旗下许多车型触发安全气囊起爆的方式和绝大部分品牌车型不同,并不是采用传感器引爆安全气囊,神龙汽车旗下的车型没有任何气囊传感器,而是采用ABS减速计算模式,计算机协同ABS和ESP等5大系统综合计算车辆减速度或车身偏移加速度超过预定数值时,就会在几毫秒内起爆安全气囊,确保乘员舱乘客安全,这一切基于车辆强大的信息传输网络和强大的电脑计算能力。这种安全气囊起爆方式是绝大部分欧系、美系和日系不同的,但强调安全的沃尔沃同样采用这种安全气囊起爆方式。

一贯优秀的底盘调教和独特的底盘技术在自己不做推广的情况下,被“喷”的体无完肤。但就底盘技术来讲,神龙汽车被“喷”的最惨的后扭力梁悬挂,能兼顾运动性和舒适性,同时为后期的维护省去不少费用。如今神龙汽车从上到下的改变,人事变动和内部管理层结构调整,再到公司整体对自身产品宣传的重视,已经初见成效。

曾经神龙汽车定价偏高,配置搭配不合理,找不准自身品牌定位。一度导致许多有意向的消费者诟病除了顶配都是低配,买了就降价,定价偏高等问题。但今年神龙汽车在文化节上推出的5心政策彻底解决了以上的问题,得到的是极高的品牌复购率。神龙汽车还需要把握好品控,把小毛病多的帽子尽快脱掉,加上不变的厚道用料和配置,搭配较为有竞争实力的车型,相信神龙汽车会再次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目前,从神龙汽车的整体销量情况来看,除了整体势头很好,环比上升明显。但单从某些方面来讲,整体销量、单车型同级别占比等许多方面的账面数据都是不够看的。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神龙汽车从主流销量的合资品牌到销量连跌濒临退市,重新恢复到当初的销量水平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好在神龙汽车已经开始回到正轨上来了!

见龙在田?为时晚矣或者为时未晚?

在新能源领域,相比于国产如比亚迪、吉利、长安,合资如BBA、丰田等品牌,神龙汽车已经起步很晚了,更别说像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

但据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戴巴赫介绍,未来神龙将投放更多?PHEV?混动以及电动车型,为时未晚?

PSA和东风的双方输血,并不能让神龙汽车马上回归到曾经行业前三的辉煌,高层人员的变动对病入骨髓的神龙汽车来讲也不是一剂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良药。近年来跟随PSA砍掉了一些经济车型,也就是在中国市场走量的车型,这让神龙汽车本就薄弱的产品线更加雪上加霜,爱丽舍、308等车型已经多年未换代。

或许对神龙汽车来说,似乎跟着PSA撑过这段时间,等到电动车型铺开或许就能完成涅槃重生,但是PSA的电动化进程也许并不适合神龙和中国市场。

抛开PHEV车型的投放,PSA近期主推的电动车型是标致2008新能源,一台小型纯电SUV。燃油小型SUV在中国的确有市场,但都建立在车型保持了极大空间的基础上,标致2008新能源并没有这个特点,所以我们车314并不太看好这个前景,更希望神龙能早些推出符合中国消费需求的燃油车。

神龙汽车在国内所有合资品牌里是一个特例,PSA的确有技术但这家企业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企业,它的主要市场还是在欧洲,它的情况很像当年推出中国的菲亚特和铃木,因此对于神龙汽车来说,基于本土化市场进行自主设计或许才是最大出路,现在开始还有机会。

写在最后

很高兴能看到神龙汽车在最近几个月有一定回升,这不是因为我有曾是标致车主的情怀,而是因为希望看到所有中国消费者都能有更多的产品选择,雷诺退出中国后,神龙已是法系独苗。

所以我有些担心这只是PSA告别中国前的回光返照。神龙汽车想要走得更远,必须独立起来,真正实现“更中国”的口号。总之,希望一切安好,神龙汽车能早日重回竞争序列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年君迪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 豪华品牌与主流品牌差距缩小

某重汽集团国内重卡市场对标调查项目

客户项目需求 受经济危机影响国内汽车市场成长放缓,国III标准推出使得单车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客户竞争成为重卡保持市场份额关键。该重汽集团针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典型车型进行对标调查,主要关注以下问题的市场表现:  1、目标重卡车型的配置及使用特征  2、客户购买动机及对各个产品的认知情况  3、影响客户购买某型号重卡的各种因素  4、国内市场的品牌竞争情况  5、调查样本要求2000个,覆盖所有省会城市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调查研究,客户要求弄清楚自身产品与其他产品的竞争优劣势,把握客户对于自身重卡产品的认知及其在各品牌中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标了解其他产品的配置与技术特点以便为自身产品的升级改造提供依据。 华经纵横研究方案  针对客户的基本要求,华经纵横提出了如下总体研究框架:  第一章 市场状况  第二章 产品的用途及使用特征  第三章 购买关注要素及对现车评价  第四章 用户对现有重卡车型的认知与功能需求  第五章 购买渠道及信息获取渠道  第六章 对中国、国外等品牌的认知与评价  第七章 重卡用户的价值观分析  第八章 主要国内重卡企业对标车型调查  第九章 车型配置技术参数及市场表现  第十章 客户车型竞争力分析及解决建议

研究报告分为word版和演示文稿两种形式,报告总页数230页,演示文稿120页,调查对象主要包括3000个重卡用户问卷,企业调查涉及陕汽、重庆红岩、中国重汽、北汽福田、一汽集团、北方奔驰、东风汽车等国内主要重卡企业与合资企业。通过15个工作日的调查研究基本弄清了客户关注的车型市场表现以及企业生产该产品的基本状况。研究报告以客观数据和大量访谈实录为依据,对标车型详细配置及其市场反馈信息全面,客户关注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 客户总体评价  项目完成进度快,整体报告涵盖区域符合要求,尤其是重点关注的陕汽、北汽福田等企业产品调查详细,对于企业改进产品配置及其市场投放策略有极大帮助。此外通过车型对标及其市场调查,客户发现自身产品价格定位偏高,发动机系统与底盘搭配存在改进空间,近期的车型外观改造必要性不大没有获得明显的客户认同。

综合而言,项目达到了客户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实现了对于主要竞争对手内部产品设计研发体系的深入了解,对于对手未来3年的新车型投放及其定位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项目参考文献  《2008年中国重卡企业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2008年中国重卡企业产品技术研发体系研究报告》  《2009—2012年中国汽车企业新车投放预测报告》  《2009年国内商用车市场经销渠道调查》  《中国汽车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北京市场中重卡用户满意度调查报告》  《中国重卡动力系统技术分析报告》

参考资料:

www.chinacir.com.cn

这份汽车保值率报告,可信度有多高?

买车要选好,但把爱车提回家以后也要注意。不少汽车品牌为了提升品牌形象纷纷在售后服务这一块加大投入,增加包括客户代步用车、数字化预约、客户自驾游等等增值服务。但众多品牌之中,谁的售后服务最好呢?

11月上旬,全球著名数据研究机构J.D.Power(君迪)发布了2020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研究(CSI)报告。调查在70个主要城市中进行,参照服务预约、接待诊断、服务设施、价值、质量、服务团队等六个方面做出评定。

豪华品牌还是更高,但差距已有缩小

豪华品牌的售后服务因为价格因素当然要做到物超所值才能让消费者感到值回了票价,所以一些豪华品牌甚至在员工的颜值上都有一定要求。今年在豪华品牌细分市场上,奥迪拿到第一,797分(基础满分1000)的成绩也是所有品牌中最高的。

奥迪能拿到第一也不算奇怪,但路虎能成为豪华品牌的第二名就有些让人意想不到了。售后服务这块很大程度上还是和车型自身的可靠性有关,难道是因为路虎车主三天两头跑4S店修车和售后们处成朋友的缘故?当然不是,路虎的售后服务体系其实个人感觉比奥迪还要好。

去年拿下豪华品牌细分市场售后榜第三的奔驰在今年没有进入前三仅达到平均标准774分,这可能不是因为奔驰的售后真就比奥迪差在哪儿去了,更有可能是因为消费者在无数负面新闻的轰炸下对奔驰售后有了先入为主的不好观感。

只是有些好奇,为什么号称服务质量好、客户满意度高的蔚来没能进入榜单,这就让人想不通了。另外豪华品牌的整体评分与主流品牌也就是非豪华品牌的差距有所减小,这也说明有更多的品牌提升了售后服务的质量。

韩系再拿第一自主品牌崛起

2019年的J.D.Power?CSI榜单中,东风悦达起亚和北京现代高居前两位,前五的坑位除了广汽传祺第五外也都被合资品牌垄断。今年的榜单则出现了一些变化。

东风悦达起亚仍然高居榜首,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达到了13分,779的分数也与豪华品牌第二名的路虎相同。虽然起亚的售后体系一直不错,但能取得这样的分数还是有些让人感到意外,啥时候咱们去体验一下再回来报告报告。

而广汽菲克Jeep成为主流品牌的第二名则更是让我万万没想到了。Jeep之前从未在此榜单上出现过,而且随着销量的下跌,Jeep的门店也变得越来越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售后难度,难道Jeep今年在售后方面有啥大动作?

去年位居第二的北京现代来了次跳水,从第二一下跌到了第七。北京现代刚上市不久的新车第七代伊兰特上市即大卖,订单不断增长。可售后服务这块儿是直接影响消费者口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北京现代在这个问题上还得再加强,拿出过去的高水准。

在这次J.D.Power?CSI调查中还公布了其他数据,自主品牌的平均得分进步幅度较大,距离排在第二位的日系品牌平均综合得分由2019年的10分缩小至2分,这也说明自主品牌在汽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售后体系的重要性,逐渐规范化、高端化,这也是一些自主品牌销量能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

最后说说

J.D.Power(君迪)?作为全球最知名的数据研究机构之一,虽然在国内有些水土不服,但因其调查模型先进、数据准确,其调查报告仍然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今年发布的榜单之上,有人欢喜有人忧,不过有一点每年都一样,汽车市场各大品牌售后服务的平均得分是越来越高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ADA报告:两成4S店恢复营业,1月库存系数1.5

买车你看保值率吗?

我想很多人会看,毕竟牵扯到自己小钱钱的关系。

这不最近著名汽车咨询公司J.D.?Power就联合国内58汽车和优信二手车,共同发布了2020年《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以58汽车和优信二手车过去一年的销售数据为依据)。

J.D.?Power从何而来?

大家听起来都很熟悉的J.D.?Power是1968年成立的,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汽车业务才成为其主攻方向。不过运气不错,第一单业务就碰上了丰田这样的大买卖。

如今J.D.?Power在汽车行业的业务主要分为五大类:新车质量研;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研究;车辆可靠性研究;新能源汽车体验研究;新车胎满意度研究。而J.D.?Power最获得大众认可的就是他们的车辆可靠性研究业务,俗称保值率。

对于刚刚上市的新车,J.D.?Power会将其分为机械和设计两大类,两大类内又分为四个小分类,具体中就是就是:总体质量;动力和传动系统;功能和附件;车体和内饰质量。

然后就开始对该车型的车主进行调研,统计车主在过去使用车辆遇到的故障问题,以每100辆车出现的问题数量作为可靠性排名的衡量标准,被调查车辆的故障数越低,分数越低,排名越高。

J.D.?Power的做法很像是让车主填一份问卷调查,面向的群体也是实打实的车辆用户群体,感觉就像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一般(类似国内的中保研)。大家别忙,其实当中还有不少玄机。

被收购后,J.D.Power可信度还高吗?

看上去像是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其实早在2016年J.D.?Power就被爆出被一家名为XIO集团的中国私募股权公司收购了。

被收购后等于说就可以从事一些盈利业务,部分厂商就可以花钱买排名了。这样无论从来源还是分析过程,还是可参考性,相比过去明显下降。

再者此次的保值率报告是联合了国内的二手车平台做出的,并非一些专业机构,因为国内的二手车平台反响不太好,像这样的报告确实很难服众,消费者看着玩玩就行,不信我们一起看看报告里的质疑点。

保值率报告的质疑点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雷克萨斯、保时捷、丰田、本田、奔驰,保值率都超过了60%排名前五,排名6-10名的品牌分别是铃木、马自达、玛萨拉蒂、斯巴鲁、日产。

排名前五的品牌无异议,但是铃木都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了,这还能排名第六?甚至宝马居然排不上号?

然后再来看看纯自主品牌的排行,长城、上汽大通、长安汽车、江淮、一汽轿车、吉利汽车、广汽乘用车、中华、上汽乘用车、东风汽车是“纯自主车企”中保值率排名前十的车企。

大通这样的厂商还能跨过长安?江淮这样的厂商还能跨过国产销量第一的吉利?真心想不通。

轿车市场的排名

我们再从产品角度来看,先从轿车市场里的紧凑型轿车市场出发。前七被日系车包揽了,分别是卡罗拉、锋范、雷凌、哥瑞、杰德、思域、昂克赛拉,最后三名是大众的凌派、甲壳虫、高尔夫。

日系车保值没有异议,但是大众销量很多的朗逸、宝来、速腾去哪里了,他们不保值吗?为什么上榜的都是一些小众车型?

中型车市场中常见的凯美瑞、雅阁、INSPIRE、阿特兹、天籁、迈腾、帕萨特都纷纷入围,美系车的福特蒙迪欧和金牛座分获第七和第十。

凯美瑞、帕萨特都纷纷闹出丑闻,难道不会影响保值率吗?这样的报告太过于绝对。

SUV市场排名

再来看看SUV市场,紧凑级SUV里,除了第十的哈弗H5都是清一色的日系品牌,CRV、奇骏RAV4、逍客、CX-4、欧蓝德、CX-5、森林人、XV分获前九位。

紧凑SUV被日系车完全垄断了?其他品牌的SUV都不保值了??

中型SUV中,汉兰达依然是那个“保值率之王”。紧接着是冠道、牧马人、楼兰、撼路者、锐界、CX70、传祺GS8、哈弗H7以及昂科威。

CX70和这些车都不是一个售价区间,为什么能出现这样的排名?完全是误导消费者。

MPV市场排名

最后来看看作为产品类保值率最高的车型,MPV的排名可谓是扭转乾坤。前五位是艾力绅、奥德赛、威霆、奔驰V级、日产NV200,后五位则是GL8、宝骏730、瑞风M3、夏朗以及五菱宏光。

还是那个问题,很多车型都不处于同一售价区间,这样的排名根本没有可信度。

-----

这次的报告确实很难服众,先不谈二手车平台的数据准不准确,数据肯定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但是就以去年一年内的数据作为参考,这样的数据显得太局限太片面,我想很多突发事件都会影响汽车的保值率。

再加上目前车市处于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出具一份这样的报告对于车商来说太不公平,也会误导部分消费者认为排名靠前的车能买,其他的车就不能购买,有些不妥。

如果J.D.?Power真正想要做一份权威报告,就应该联合具有权威的机构,利用更公正的数据来说服大家,这样既帮助了消费者,又能够帮助汽车行业渡过这次难关,所以这份报告仅限参考,各位请理智买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疫情下的中国车市:销量惨淡,斗志顽强

受疫情影响,目前仅有两成汽车经销商恢复营业。

据汽车新闻报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CADA)称,截至周二,仅有20%的中国汽车经销店重新营业。该报告引用了对全国2895家4S店的调查结果。

CADA表示,超过73%的接受调查的经销商表示,他们仍需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获得当地政府的批准以重新开放。口罩及防护物资匮乏,员工短缺及大客流应对都对重新营业造成困扰。

同时,CADA于2月13日发布的2020年1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显示,1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0,同比上升7.1%,环比上升12.8%,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位置。

根据国际同行业通行的惯例,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反映库存处在合理范围;库存系数>?1.5,反映库存达到警戒水平,需要关注;库存系数>2.5,反映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和风险都非常大。

报告显示,高端豪华&进口品牌、合资品牌及自主品牌库存系数环比上升。高端豪华&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1.41,环比上升27.4%;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为1.40,环比上升18.3%;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77,环比上升9.9%。

其中,1月份库存深度超过2个月的品牌有5个,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英菲尼迪、捷豹路虎、斯柯达、华晨中华,其库存系数分别为2.84、2.70、2.64、2.19和2.06。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予了中国汽车市场当头一击,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这一切。

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将继续保持下滑趋势,预计还将下降1%,而中国汽车市场也会进一步下滑2%。

不得不说德国作为汽车强国,其预测报告的水平也非常高。这一点,已经在2019年的预测报告中得到了验证:其预计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下降5%,中国市场跌幅达到10%。而实际情况是,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下滑幅度4%,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下滑9.6%。数据差异不大,预测可谓相当精准!

这份2020的预测报告曾给了中国汽车人极大的信心——但现在,这一切都产生了变数。

一月整体销量下降在15%以上

截至2月8日,部分车企已经公布了1月份的销量,实际情况确实有些惨淡。

2月7日,日产中国公布其2020年1月份销量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日产在华销量为11.8万辆(包含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及整车进口),同比下降11.8%。东风日产、东风启辰、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郑州日产的销量在经历连续四个月反弹后,均出现下滑,唯有一直在下降的东风英菲尼迪实现4.3%的同比增长。

2月7日,北汽新能源公布了最新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2020年1月销售2006辆,同比下滑55.54%,环比大跌94.52%——买北汽新能源的股民们要揪心了。

前几日,马自达也公布了1月份销量数据,马自达品牌在中国的销量为20963辆,与上年同期的22844辆相比,下滑8.23%。其中,一汽马自达1月销量为7539辆,同比增长7.45%;长安马自达1月销量为13424辆,同比下降15.19%。

由于疫情的原因,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经预测,2020年1月汽车销量将同比下跌幅度约为15%至25%,而从公布的这三家车企销量数据来看,事实的确如此。

战“役”时期,销量已经非第一目标

就在东风日产公布销量数据的同一天,其宣布将追加捐赠300万元现金用以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生活补贴及医疗用品,以及对病逝医护人员,病逝患者家属关怀慰问,此前日产汽车已经向武汉捐赠500万现金及10万幅口罩。

北汽集团方面,为了支援疫情防御战,北汽集团及其成员单位、关联单位已通过不同渠道累计捐款捐物4300万元。BEIJING品牌则协同北京市多个部门为北京市出租车司机配发了防疫物资。他们还联动滴滴、首汽等企业和平台筑起第二道防疫防线。

马自达方面,长安马自达捐赠200万元,驰援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长安马自达表示,本次资金用途包括采购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疗、医用、生活等应急物资,帮扶奋斗在抗击一线的医护等群体。

在灾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卑微,但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销量有多惨淡,斗志就有多顽强。在销量大幅下跌的同时,各大车企业却戮力同心抗击疫情,彰显了企业的担当和魄力。

助力经销商,车企纷纷出招

2月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根据调查显示,2020年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7%,环比上升6.3百分点,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经销商库存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了。

为了解决经销商的困境,车企们也纷纷出招。沃尔沃表示2月份将不会对经销商的业绩进行任何考核,并且考虑到经销商的收入可能因为疫情受到影响,沃尔沃汽车还直接为经销商工作人员提供总额超千万人民币的人员补贴。当然还有东风日产出台“十六字方针”策略、一汽-大众奥迪为经销商发放补贴、北京现代提供“三大支援”三减压、长城汽车提供“三减三赋”政策支持、上汽荣威三个“双重”渡难关、一汽奔腾“一减负二支持三保障六项政策”等等多种策略。

写在最后

预测汽车销量的因素,大致有新车潜力、主力车型实力、营销力度、用户结构、车型结构、区域结构、品牌力、口碑等等,但2020年充满着更多变数。病毒再猛烈,早晚也会被战胜。在每日车讯看来,车企的积极调整、新型消费观念的形成、疫情结束后的爆发式消费增长等因素,仍旧会给整个车市带来积极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