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筹划业务重组 合并后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

2.七位媒体大咖深度剖析,吉沃重组“启示录”

3.独家重磅:吉利与沃尔沃或将全面合并重组

4.吉利汽车突然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

5.吉利沃尔沃寻求合并整合 将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吉利汽车重组上市消息_吉利资产重组

文|?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2月10日(周一)晚7:00,国内多数企业复工的第一天,吉利汽车公布了一则震惊江湖的消息。

一份内部公告显示,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双方管理层正在进行初步沟通,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合并后的业务拟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沃尔沃汽车随后也官宣回应。

资本市场反响热烈。次日(周二),港股吉利汽车收于14.48港元,上涨5.69%。

虽然公告指出,此次合并事宜没有具体时间表,但消息仍得到了全球的关注,甚至有消息人士指出,合并最快完成于2020年内。

这一次,引爆全球汽车人想象的中国车企,又是吉利。

▌中国第一?全球前十

我们先看结果:合并成功之后,会怎样?

美国权威研究机构伯恩斯坦表示,“将吉利、沃尔沃品牌合并在同一上市实体下,可能标志着中国第一家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出现。”

首先,吉利与沃尔沃合并后的新集团,将超越上汽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集团。

截至11日,吉利汽车在港交所的市值为1338亿港元(约合1202亿人民币)。沃尔沃如今虽未上市,但按照沃尔沃在2018年谋求IPO时的估值,其目标募股目标介于160亿-320亿美元(约合1117-2234亿人民币)。

一旦合并成功,重组后新集团的市值至少约为两者之和2319亿人民币。而实际上,交易将使新集团变成一种更具吸引力的资产,将产生1+1>2的效果,市值将持续攀升,极有希望超越目前A股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截至11日收盘,后者的市值为2492亿人民币。

因此,正如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说的那样:“10年再出发,又一个世界汽车巨头即将诞生!市值可能将超过所有中国A股汽车上市企业!未来,全球每卖出超过30台车,就有一台将来自这个新集团。”

其次,新集团将跻身世界十大汽车巨头,李书福的全球化扩张前进了巨大的一步。

2019年,沃尔沃全球销量约为70.55万辆,同比增长9.8%,这是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年度全球销量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吉利汽车完成136万辆,连续四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两者体量简单相加,销量合计为206万辆,这还未计入2020年的同比增量。如果合并真在今年内完成,李书福的20200战略——2020年达成销量200万辆的宏伟蓝图,将得以顺利完成。

放眼国际,年销量200万辆的新集团,将在销量上与宝马汽车集团相当。而在目前汽车制造行业中,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车企分别为:丰田、特斯拉、大众、戴姆勒、宝马、通用、本田、上汽、福特和日产,合并后的新集团市值将相当百年福特——李书福的汽车帝国将高歌猛进,跻身全球前十之列。

袁小林表示,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现有业务都将注入新公司,包括但不限于极星的50%股份和领克的80%股份。同时袁小林还强调:“如果重组达成,在新架构下,沃尔沃汽车将继续保持自己的独特定位和管理,对现有经销商体系没有影响,所有品牌仍将独立管理。”

此外,袁小林也表示,这个新的上市汽车集团尚未定名,但应该是一个“充分国际化、强有力”的名字。

▌汽车梦VS资本游戏?

看完结果,再问原因: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到底出于何种缘由?

一个很实际的目的可能是,本次合并,李书福更多出于金融方面的考量。

2018年2月,李书福掌控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单一最大股东。

根据监管申报文件披露,李书福通过投资基金购得了9.69%戴姆勒股份,价值73亿欧元(约90亿美元)。李书福当时透露,收购资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过海外资本市场安排,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至于具体借了多少钱,不得而知,但一定不是小数字。

分析人士指出,拿下戴姆勒大股东地位后,吉利需要筹措更多流动资金填补漏洞和完成未来的并购。此时宣布合并便是为此做准备。

尽管不排除以上可能性,但仍然有一条核心主线:梳理沃尔沃与吉利的十年“婚姻”史,就是双方不断深化合作的“恋爱”史。

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抄底沃尔沃,在获得沃尔沃汽车100%股权的同时,也拥有了其10963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但在并购协议中的条款中有一条“吉利汽车不得直接使用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即沃尔沃的技术只能用于沃尔沃品牌汽车的生产。

当时,吉利内部人士曾表示:“沃尔沃像防着贼一样地防着吉利。”李书福大笔一挥“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也有一半出自无奈。

也因此,有人称李书福是十年磨一剑。收购沃尔沃之后,李书福一方面苦炼内功,一方面向沃尔沃注资,助力其转型,沃尔沃迅速“翻身”,销量、盈利双双走高。

2013年,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CEVT),打造了如今广泛应用的CMA模块化平台。

2016年,李书福曾透露,沃尔沃之所以成功转型:是因为并购后5年时间里,吉利控股集团对沃尔沃的研发投入达到110亿美金,推动沃尔沃汽车的设计、研发以及营销上发力,才使得沃尔沃实现连续的盈利。作为回报,当年的博瑞和博越,作为吉利体系的精品车战略车型,得到了沃尔沃的技术背书。

2017年,领克汽车成立,吉利与沃尔沃从并行关系走向合资。

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又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一是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双方股份各占一半,共同运营,共享各自的前沿技术(包括零部件联合购和新一代新能源平台技术研发);二是领克汽车,由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吉利集团按5:3:2的股权结构共同成立。

另一个重大进展是,2019年10月,吉利和沃尔沃宣布探讨合并旗下发动机业务的可能性。这一举动还吸引了奔驰的注意,吉利-奔驰-沃尔沃三方合作的想象,使人们对吉利帝国的期待进一步推高。

到如今,吉利与沃尔沃走向合并,前者与戴姆勒旗下smart合资事宜也在稳步推进。“汽车只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的狂人李书福,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顶级玩家。在他的手上,中国第一家全球车企,正在诞生。

在2020年的新年致辞中,他说“2019年,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形成。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大变革的风口,新造车势力崛起、行业重组,产业格局正在重构,对中国汽车市场而言也是一场猛烈的洗礼。”

“我们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牢牢把握‘不变’的本质,这是我们能够在大风大浪中赢得长远发展优势,最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创新型科技企业集团的基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筹划业务重组 合并后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

近日,吉利与沃尔沃正在谋求合并的重磅消息,让我想起了李书福在前些年说的那一句话:未来的中国车企只会剩下2-3家核心车企幸存。经历2018年、2019年的市场寒冬,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局已经成为不少人心中的共同认知,跨国车企巨头间不断传出合作、联盟的消息,似乎也告诉我们未来的争夺战已经开启。

那么吉利和沃尔沃的合并,对于未来的竞争有些什么好处呢?会不会产生像许多网友所希望的,去追上大众、丰田这样的跨国集团呢?

合并后新集团市值比肩福特

2月10日晚,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与沃尔沃汽车管理层就业务整合进行初步讨论,以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

根据公告内容显示,两家公司重组完成后,将组成一家强大的全球性汽车业务集团,双方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此举将保留吉利、沃尔沃、领克及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

重组后,沃尔沃的资产将纳入吉利汽车香港上市公司,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不过截至目前双方并未公布合并的具体时间表或详细。

其实早在2018年5月,吉利控股集团就找到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三大银行,来为沃尔沃IPO提供咨询帮助,当时沃尔沃的估值在16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之间。到了9月沃尔沃CEO塞缪尔森对外表示,沃尔沃在斯德哥尔摩上市的被无限期推迟,由于贸易环境紧张,"目前并非进行IPO的最佳时机。"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吉利汽车在港股的上市主体市值约为160亿美元,算上沃尔沃的估值,未来合并后的新公司估值可能超过300亿美元,这将能够与福特汽车当前的市值(310.61美元)比肩。

那么吉利和沃尔沃合并后,会像很多网友所言,能追上大众、丰田这样的大集团吗?大众汽车市值约1000亿美元、丰田汽车市值约2000亿美元,至少从当前的市值来看,距离目标还很远。但合并后,吉利和沃尔沃双方在技术上将有更多协同。对于吉利汽车,正如有些网友所言这个操作似乎"为吉利系上了沃尔沃的安全带",价格亲民、销量第一的吉利汽车在国内市场口碑必然会持续上升,有助于其在国内市占率的提高。而对于沃尔沃,有一个强大母公司作为依靠,可以拥有更大的资金流,增强在欧美市场的竞争力。

汽车行业巨变下车企选择联盟度过难关

众所周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共识。比如为了避免欧洲市场新的排放政策导致的罚单,欧洲几家跨国车企正在积极转型生产电动车,包括大众、戴姆勒等都打造了电动车的专用平台。

一项技术从无到有,再到大规模应用于市场,需要经过研发团队的研发、测试,背后是巨大的成本投入。然而为了在未来保持竞争优势,对于许多车企来说这场"军备竞赛"必须要进行。于是乎,为了应对巨大的研发投入开销,戴姆勒、宝马集团、大众汽车集团等甚至通过大量裁员以节省资金。

当然也有许多车企选择组建联盟来,加强整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日产-雷诺-三菱的例子就不再多说了。相信许多人都还记得2019年年底,汽车圈儿诞生的一对新的"跨国CP"。12月18日,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合并协议,规定双方业务以50:50的比例合并,以创造全球销量第四、收入排名第三的汽车集团。这也使得二者成为2019年汽车圈儿最大联盟。同时,大众和福特之间也就结盟共享开展过多次探讨。

显然,面临着汽车市场严峻的形势,业界普遍认为,在全球竞争格局下,企业制造商需要准备大量资金用于自动驾驶、电动车相关技术的开发。回到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二者成为一个主体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言,希望通过此次合并,进一步强化集团内的合作与协同作用,挖掘更大的增长潜力。

小编语

10年前,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二者在研发、购、动力总成、制造等领域强化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合并重组,无疑将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助力它们在国内乃至全球取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七位媒体大咖深度剖析,吉沃重组“启示录”

作者?|?海奇

2月10日,吉利集团、沃尔沃官方分别发表声明,表示正在筹划两家企业整合事宜,以组建全球性企业集团,提高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方面的有效协同。

吉利官方公告称,?通过业务重组,双方将更具规模优势,并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来持续引领行业变革;同时整合后的新集团将继续保持旗下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极星等品牌的独特定位,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来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将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就重组事宜形成方案,向双方董事会汇报。

李书福表示:“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更加强大,更具竞争力。我们将请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CEO汉肯·萨缪尔森协调工作小组评估此次重组机会,期望集团内的协同效应得到持续强化,旗下各品牌在保持独特定位的同时,竞争优势会进一步凸显。”

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就重组条款达成一致后,将汇报给双方董事会和股东会批准。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后,交易将视当时市场情况并依据香港证券规定进行。

2020年是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汽车10周年,前不久沃尔沃发布2019年度财报,数据显示,沃尔沃2019年全年能营收增长8.5%,至2741亿瑞典克朗,全年利润为143亿瑞典克朗,同比微增0.8%。据了解,这是沃尔沃连续第六年创下销量记录,而最重要的增长来自中国市场。2019年沃尔沃在大陆(包含香港、台湾地区)总销量达到16.14万台,同比增长18.2%,占全球总销量的22%,而大陆市场全年销量首次突破15万辆大关,达到15.46万台,同比增长18%。在其他重要市场比如美国也收获颇丰,2019年美国销量10.82万台,同比增长10.1%。

上述成绩离不开吉利集团的影响,充分的中国本土化为沃尔沃焕发新生提供了能量。经过10年发展,目前沃尔沃汽车在中国拥有3家整车厂和1家发动机工厂,1个研发中心和1个设计中心;员工数量从188人增长至8000余人;供应商超过了1700家,本地购占全球购总量超过30%;截止2019年底,共有经销商259家,覆盖全部一、二线城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独家重磅:吉利与沃尔沃或将全面合并重组

经过长达十年恋爱长跑,吉利和沃尔沃的关系或将更进一步。

2月10日,沃尔沃汽车集团(以下简称“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HK.0175)对外宣布,双方正在筹划业务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重组后的新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2020年,恰逢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十周年。吉利与沃尔沃在这个时间节点选择重组有何深意?后续重组关键点在哪?重组之后会对双方中长期带来哪些影响?此次重组又会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业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期“一品大咖谈”栏目就吉利与沃尔沃整合这一话题,与“智库”大咖们深入交流和探讨,以期多维度了解业界对吉利&沃尔沃整合的更多看法以及后续影响。以下是精彩观点——

01

汽势Auto-First总编辑?周光军

这个消息一发出,就有人戏称整合为一家汽车公司后的的吉利沃尔沃应该叫“李氏车行”。虽是戏称,且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我认为“李氏车行”的名字是对李书福最好的褒奖。从吉利这个“穷小子”上演迎娶瑞典公主的蛇吞象神话,到让沃尔沃放虎归山,再到十年时间,沃尔沃亚太从零起步建立起完备的万人研发体系,以及期间诞生出沃尔沃灵魂附体的领克品牌,背后无不是李书福的一系列神操作。

我们注意到,这个消息源的“电头”出自沃尔沃的总部哥德堡,而非吉利总部杭州,此举释放出沃尔沃在整合过程中并不被动,甚至主动的强烈信号。整合后的吉利沃尔沃挂牌只是时间问题,而且指日可待。

寰球汽车集团总裁?李鸿武

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年至今,也到了需要合并的时候,在企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想要做大做强的车企必须寻求一个属于自己的路径,同时在汽车技术研发、成本控制、财务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吉利和沃尔沃筹划合并也是想要做一个更大的全球化汽车集团。

从目前公布的大框架看,吉利还是吉利,沃尔沃还是沃尔沃,二者还是各自独立的品牌,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谁兼并谁?谁管理谁,而是一种强强联合,未来的工作目标还是要围绕研发、成本控制和包括生产在内的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

未来汽车“新四化”是一个庞大的领域,即便是像大众、丰田这样的全球顶级汽车集团也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无法自己独立在全领域推进,丰田章男曾表示:“面对汽车新四化不能只靠一家车企,更多是强强联合。”而吉利和沃尔沃有特定关系的存在,因此他们的强强联合会更有默契,相互之间了解对方的优势并形成互补,整体收益也会更高。

凤凰网汽车事业部总经理?胡津南

整合是吉利近几年的整体思路,无论是从居安思危的角度,还是从应对新四化产业变革的角度。所以这次合并并不让人意外。这跟十年前“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并不矛盾。

回望过去两年,我们会发现小而美或者说品牌很强但是规模适中的传统跨国车企在发展上遇到了一些困难,面对这次的产业变革,再强的品牌如果没有相当大的规模,会转型得非常吃力。

所以,我们看到大众集团CEO一再强调旗下各品牌的协同效应,同样的原因PSA要跟FCA合并,包括吉利收购戴姆勒的股份,再如日本车企之间加深联盟,都归于同一个思路。所以整合的关键点也在此,整合不是目的,目的是如何实现更高的协同效率和创新效率。

车质网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张炤虎

我感觉这次初步协商的结果,既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全球汽车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大变革时期,各方都在寻找出路,因此说不上谁借谁的牌,可以说是吉利和沃尔沃走到这个历史节点的必然选择;因为只是初步协商,所以未来的发展还要看双方股东的最终决定以及具体细节,包括在香港和瑞典股市的政策,双方的批准都会左右这次整合的未来走向。

下一步的关键点,我觉得还是要讲清楚各自的责权利,以便为未来整个吉利沃尔沃集团的发展奠定一个比较稳定的基础。纵观历史上历次国际汽车业的合并,利益是最说不清楚,也必须说清楚的事情,这是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

这无疑将促进吉利和沃尔沃汽车业务更深层的合并。之前吉利和沃尔沃发布公告称将合并旗下的发动机业务,如今的合并或许是在此之下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将汽车业务合并在一起,共享新平台、公共购来节省成本,甚至在全球市场用联合销售的策略。

中国消费者报高级记者、汽车事业部主任?施乾元

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年,在品牌塑造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带动了吉利的快步发展,为吉利打造全新自有品牌、并购其他外资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车智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李重

尽管目前双方只公布了大框架,但从近几年吉利与沃尔沃汽车的规划可以判断,双方不仅在“新四化”上实现大规模的投入,还将在全球汽车产业合作中开展极具想象力的合作创新,可以看出,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合并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吉利正在通过全球合作的形式加快汽车产业发展效率,运用更多合作形式加快发展效率,应对汽车产业内外部结构调整。

吉利方面回应此次合并的根本是为了投入、降本和财务,通过合并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是核心。现在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为上汽集团,总市值为2483.90亿元人民币。吉利与沃尔沃当前的市值之和约为2389.4亿元人民币。而吉利和沃尔沃如果完成重组,吉利和沃尔沃组合的新公司不仅能提升双方吸引中国资本的能力,也对接和扩大了双方全球资本市场的能力,会发挥“1+1>2”的效果,双方市值肯定将继续攀升。

根据,吉利四大汽车品牌注入上市公司,吉利控股同时在斯德哥尔摩上市,使得瑞典的股民和投资人可以直接投资。

02

汽势Auto-First总编辑?周光军

第一,产生协同效应,助力吉利国际化前进一大步,包括品牌、资本和形象;第二,为其它品牌兼并重组提供一面镜子。

寰球汽车集团总裁?李鸿武

若双方合并,首先在资本方面,吉利是一个港股上市公司,沃尔沃有在斯德哥尔摩上市的,而现在沃尔沃仅有一些在瑞典本土或欧洲的资本注入,但与吉利合并之后,可获得中国这一庞大资本市场甚至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此外双方合并之后,人力、管理层以及整个生态的认可都是双方需要考虑的点。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持续走低,虽不否认有发展潜力,但新四化到来之后还会淘汰一波企业,最后生存下来的只有那么几家,所以中国品牌需要在面对未来包括5G技术在内的技术考验、资金考验、研发投入的考验的同时保持高效率的提升,强强联合是必经之路。

此外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不是一个口号,不是谁收购了谁就叫国际化,从长远角度看,决定因素在于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使命感、企业家的眼光,每个企业都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去发展。

凤凰网汽车事业部总经理?胡津南

任何的战略结果都不是100%确定或者可预见的,但是我们希望看到吉利汽车和沃尔沃还有集团旗下的其他几个品牌未来在规模成本和创新协同上产生互相放大的效果。当然高效协同也要面对一些挑战,目前吉利集团旗下各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如何在提升经营和创新效益的同时,依然保持各自的调性和特质,这个也是合并后要注重的细节。

中国车企国际化的路径各不相同,但是吉利无疑是资本层面走的最深远的,从沃尔沃到宝腾到戴姆勒,就像有人说的这是一盘大棋。汽车产业一直在谈走出去,那到底是什么走出去?仅仅是产品吗?所以启发就是,不光要走出去,因为当我们说走出去的时候,潜台词是我们的坐标还是在国内,而真正的国际化视野要跳到外面去考虑,而且要在多维的框架下考虑全球化的配置。

车质网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张炤虎

沃尔沃最大的优势,是他的品牌和历史,以及他成熟的研发积累和市场体系,但是吉利最大的优势,恰恰也是沃尔沃的短板,也就是对于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的掌控。所以,双方走到一起,成为一家完全融合的集团公司,我个人比较看好。他的未来相对而言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具有的正向意义更明确一些,对于吉利品牌本身未来的发展正向意义也更强烈一些。

中国传统汽车企业国际化资本运作的模式,大约就是:吉利沃尔沃、上汽荣威以及现在围绕新能源车而产生的吉利斯玛特、长城光束等等。传统汽车产业的国际资本整合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了,未来的资本大戏应该是以蔚来威马为代表的新势力的大浪淘沙,还有2022年之后,类似特斯拉和丰田宝马奔驰大众在独资领域的争夺。

对中国汽车品牌而言,国际化的路径已经不再是寻求对有限存量的合资购并,而是通过金融市场直接和间接融资来寻求自身的发展。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打开一片资本市场的蓝海才是正道。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

两者经过十年的磨合之后终于有了调整,这无疑可以做好优化配置,更好的发挥协同效应。此前的中国市场有着多起收购,但由于运作、管理等因素,最终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而吉利无疑会给其一些警示作用。

中国消费者报高级记者、汽车事业部主任?施乾元

此次并购意向如果成为现实,将会在财务、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全面合并重组,为这个企业注入更多的发展动能,实现技术以及成本协同,助力其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汽车集团。

有车智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李重

由于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良好互补,重组后的公司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家世界性的汽车企业,而吉利本身也将借此机会稳固自己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同时为进军海外市场埋下伏笔。而对于沃尔沃来讲,他们通过吉利的关系打开中国市场,以中国市场为基础谋求世界范围内的复兴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19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约为70.5万辆,同比增长9.8%。这也是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年度全球销量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其中,在中国市场年销量为16.1万辆,同比增长18.2%。

目前吉利集团市值在160亿美金左右,而沃尔沃保守估值在160亿到200亿美金之间,两者的重组会诞生一个出货量堪比宝马,市值约300亿美金的大集团。这个市值基本与福特公司相当,并可能超越上汽集团,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汽车集团。

未来,随着双方业务的进一步重组,协同效应将持续强化。一方面在业务环节,从技术研发、生产前端进行协同,促进吉利技术水平提升,同时在销售环节进行深度协同,吉利有望将销售网络延伸至国外,真正的“走出去”。而对于沃尔沃,重组将助其继续巩固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整合后的新集团将继续保持旗下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极星等品牌的独特定位。

此前,资本市场对吉利与沃尔沃的关系给出过预测,多数意见认为吉利或将出售沃尔沃另觅新欢,或者让沃尔沃独立上市融资。而吉利董事长李书福选择了第三条路:吉利与沃尔沃再次整合。充分反应了吉利人的智慧与决心。也是中国品牌未来发展的一个范本。

吉利这个中国品牌,从产品到资本市场开启全面的全球化步伐,实现未来在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到那个时候,无论是从销量还是市值来看,这个新集团才能够有力量和底气与全球一流的汽车集团和公司进行正面的交锋。通过合作协同占领技术制高点,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引领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向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汽车突然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

吉利汽车今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管理层正在与沃尔沃汽车AB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初步讨论,以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

合并成功后,将使其成为一家强大的全球集团,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整合,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协同,挖掘更大的增长潜力。

沃尔沃汽车表示,此次整合旨在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

与此同时,将保留吉利、沃尔沃、领克及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拟将合并后的业务于香港和斯德哥尔摩上市,以使其能够进入资本市场。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金收购了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并提出“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放虎归山”的发展策略。

这十年来,沃尔沃汽车的全球销量相比2010年翻了一番,中国市场销量增长了五倍。2019年更是首次突破了70万辆的销量大关。其中在中国大陆的销量达154,559辆,同比增长18.9%,刷新了历史最高销量记录。

根据2月6日沃尔沃汽车公布的财报,2019年沃尔沃的营业利润为143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0.8%。相比同期现金流量增长超过一倍,达到了116亿瑞典克朗。

对于沃尔沃汽车来说,此次合并重组可以说是十年发展后的再一次出发,将进一步提升其在豪华车市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此举也有助于其进一步发展并成长为更具竞争力的全球性车企。这些年来,吉利汽车已经连续多年快速发展,2019年更是以136.1万辆的销量再次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李书福表示,未来十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十年。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颠覆性的技术将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将席卷汽车行业以及更大范围的交通出行产业。

吉利一直在为汽车行业的巨变做准备。目前,吉利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几何汽车、路特斯汽车、宝腾汽车等在内的国际性汽车品牌,同时,还与奔驰组建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的发展。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表示,2020年是吉利继续深化全球化战略和精品车战略的关键一年。吉利将形成CMA基础模块架构和纯电动专属架构PMA双架构落地的强劲体系力,奠定吉利在未来发展中体系领先的坚实基础。

如今,随着吉利和沃尔沃在财务、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全面合并重组,将为这个企业注入更多的发展动能,助力其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汽车品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沃尔沃寻求合并整合 将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吉利汽车

一个

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的战略部署自然也在不断调整。

文/宋双辉

在吉利汽车宣布拟在科创板上市一年后,我们没有等到“科创板汽车第一股”的到来。

6月25日晚,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决定撤回在科创板上市申请。

上交所还发布公告称,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保荐人撤回保荐,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根据《审核规则》第67条第(2)款终止发行上市审核。

从时间线上看,吉利汽车在去年6月宣布上市后,于同年9月1日正式申请在科创板上市,9月28日,上交所科创板市委同意吉利汽车的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请求,进展顺利。

按照原,吉利汽车拟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7.32亿股,募资200亿元。一旦成功登陆科创板,吉利汽车将有望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

那为什么吉利汽车在上门的那一刻突然撤回申请?这背后是什么成为了市场热议的话题。

一种声音认为,吉利汽车告别科创板是受到了整体环境的影响。由于受到蚂蚁金服的影响,科创板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科技含量的审查,导致整个审批的延迟。今年以来,很多公司都停在了科创板。

此前,被称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公司”的和赛科技也撤回了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同样,去年9月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另一家汽车公司威马汽车,也在今年4月通报了科创板IPO暂停的消息。

然而,吉利汽车的情况与这两家公司明显不同。

何塞科技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公司从2019年开始亏损,经营状况不好。另一方面,魏玛被质疑存在科技含量不足、R·D投资和营收占比低、持续亏损等问题。

至于吉利汽车,财务状况不错,2020年净利润55.7亿元;R·D的投资比例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19年和2020年,R·D投资分别为54亿元和48亿元,R·D营收比超过5%。

诚然,整个科创板的审批在收紧,时间会有所延迟,但不会让吉利汽车错过科创板。

更可能的原因是吉利汽车在公告中所述——由于公司经营决策和战略的调整。

这不是空句。

事实上,今年3月就有消息称吉利汽车被科创板封杀上市。当时的直接原因是,3月31日,上交所宣布暂停退货流程,原因是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出具的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信息已经到期,需要提交。

三月份还发生了什么?3月23日,极限氪智能科技正式发布。

氪星由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投资,其中吉利汽车持股51%,吉利控股集团持股49%。李书福是极氪智能科技的董事长。

对于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来说,氪都是非常重要的棋子,是吉利转型为科技公司的关键,对其寄予厚望。

6月25日,吉利汽车宣布撤回在科创板上市申请。同时还宣布氪智科技董事会决定为氪智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不同的外部融资方案,氪智科技全球总部宣布落户宁波。

按照原,吉利控股集团希望将乘用车三个子品牌吉利、几何、柯灵纳入上市主体。但随着整个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吉利控股集团又有了新的芯片氪,因此寻求上市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

与其把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业务打包上市,不如让一个智能电动品牌单独上市。这样,从市值的角度来看,潜力绝对更大。参考特斯拉、蔚来等电动车公司在股市的表现就足够了。

事实上,近两年来,吉利控股集团一直在进行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战略调整。

原来,去年2月,在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十周年之际,吉利汽车宣布与沃尔沃汽车开始业务重组。两家公司的初衷是正式合并成一个新的集团,未来在香港和瑞典上市。

然而,经过疫情的洗礼,整个汽车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一年后,吉利和沃尔沃宣布搁置之前的合并,放弃资本合并。

根据最新消息,沃尔沃汽车董事会正在评估IPO的可能性,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上市。

此外,据外媒报道,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另一品牌极星也在寻求赴美上市,其估值有望超过100亿美元。

分拆上市现在已经成为汽车集团的共识。戴姆勒和大众集团都在进行业务分拆和上市,尤其是对于大集团旗下的电动品牌,这无疑会让它们的价值最大化。

因此,吉利汽车这次告别科技创新板,可能是在谋划一盘更大的棋。

以上内容由“每日看车”上传发布,查看原文。

百万购车补贴

在收购沃尔沃汽车十年之后,吉利正在寻求与这家来自北欧的豪华品牌寻求更高程度的合并整合——不仅仅是在业务层面,而且在至关重要的资本市场上,双方也要实现高度统一。

2月10日,吉利控股和沃尔沃汽车双双发布公告,官宣了双方正在推进整合的消息,并刻意强调了“协同”效应。

这种“协同”的主要表现,除了研发生产之外,另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双方将会以同一主体的形式,登陆资本市场。

这意味着合并一旦落地,目前在香港挂牌的吉利汽车(目前市值约180亿美元),将会迎来市值飙升,并由此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吉利沃尔沃公告整合

按照沃尔沃的官方表述,这是一次“强强联手”的整合,目的是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并特意强调“强强联手”能够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并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以及财务方面实现更加有效的协同效应。

沃尔沃还具体表述称,业务重组将会使得吉利和沃尔沃更充分地实现规模优势,能够集中引领行业变革。

另外,这次重组后,沃尔沃、吉利、领克、极星等还将保持各自的品牌定位不变。

在资本市场方面,重组后的新公司将会通过在香港H股挂牌的吉利汽车实现上市,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挂牌。

吉利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中也表示,正和沃尔沃探讨通过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以打造一个“强大的全球集团”,能够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同时也确认了新公司将在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再结合此次双方共同发布的公告,表明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十年之后,正在把这项并购推向深入——这一次涉及到的是技术、成本控制、财务和资本市场的深度整合。

十年之后“感情”加深

2010年3月,吉利宣布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手中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

在当时,这是一桩轰动业界的“蛇吞象”式的收购交易。

即便是已经沦落至被收购的境地,但是作为一个来自北欧的豪华品牌,在被收购之前的2009年,沃尔沃汽车依然在全球卖出了33.5万辆汽车,同比跌幅10.6%,是过去十年的最低值。

而作为收购方的吉利汽车,当年销量是33万辆,但是同比增长率是48%。

这种体量和品牌上的大同小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当时收购中的一个细节——吉利保证沃尔沃的“绝对独立运作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两个品牌独立经营,虽然同在吉利旗下,但属于并行关系。

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这个约定对于打消沃尔沃和福特的疑虑、快速推进收购事宜,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现在十年过去,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沃尔沃在2019年的销量达到了70万辆,翻了一番还要多,而吉利的销量更是超过了136万辆,增幅超过四倍。

业务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十年前那桩收购交易的成功——借助于吉利的收购和资金支持,沃尔沃度过了金融危机带来的破产危机,而且实现了高速发展;同样借助于这次收购,吉利的技术和品牌溢价能力大幅提升,全球化战略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包括领克使用沃尔沃的CMA平台等,都意味着双方在技术上的合作交流,相比收购之初,水平已经大幅提升。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吉利和沃尔沃把合作推向更高层次,也就是此次双方共同提及的业务整合。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从时机的角度来看,双方也表现出了高度默契。

整合时机凸显“默契”

理论上,吉利这次和沃尔沃的业务整合并没有板上钉钉。

吉利在公告中的表述是,这笔交易还没有具体时间表和详细,而且还得经过双方董事会和股东、监管机构的批准,同时还要考虑“市场情况”。

沃尔沃汽车官方发布的公告与之类似。

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吉利和沃尔沃能够在一些关键事项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披露相关信息,意味着在业务和资本市场的“合并整合”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默契。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时机的选择也颇为微妙。

在2018年5月,根据的报道,吉利控股选择了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来推进沃尔沃在香港和瑞典上市,估值为160亿-300亿美元。

《金融时报》当时的报道称,吉利希望沃尔沃独立上市的估值能够超过300亿美元。

不巧的是,2018年的资本市场走势不佳,香港恒生指数从2018年1月底超过33000点的阶段高点,最低跌至当年10月份的大约25000点一线,跌幅超过了24%。

这让沃尔沃寻求的多达300亿美元的估值难以实现,后来也就没有了下文。

这还不是全部。

事实上在更早之前的2016年,沃尔沃就向包括瑞典养老基金在内的三家机构投资者,以可转换优先股的形式筹集资金50亿瑞典克朗,这一动作被普遍解读为沃尔沃将会寻求独立上市。

现在的市况完全不同了。

自从进入2019年以来,港股市场基本围绕27000点左右震荡走稳的趋势较为明显,这在客观上为吉利和沃尔沃的重组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跟2018年的单边下跌走势大不相同。

所以从时机的角度来看,吉利和沃尔沃选择在此时推进合并事宜,相当于选择了一个较好的时间窗口,而且即便按照早前报道中160亿美元的保守估计,新集团的估值也将达到340亿美元,超越排名第十和第九位的日产汽车(约200亿美元)和福特汽车市值(320亿美元左右),铁定跻身全球车企市值TOP10。

技术变革“倒逼”整合

在这轮汽车行业100多年来罕见的技术浪潮里,以电动化、自动驾驶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已经推动了包括驾驶体验在内的革命性变化,并且成为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仅从技术角度去看,这对沃尔沃和吉利的整合是一个利好。

因为自从发明了汽车史上第一条安全带之后,沃尔沃就在有关“安全”方面储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也正是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很早就拥有了包括CitySafety在内、已经具备了初级自动驾驶能力的安全系统。

而在无人驾驶趋势明朗化以后,沃尔沃也开始不断升级自己的相关系统,这意味着其尽管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在技术创新层面并不是很吃亏。

对于吉利来说,不仅仅因为其在过去的十年间销量翻了四倍多,更在于其背靠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所以沃尔沃的技术叠加了吉利的本土化优势之后,带来的协同红利极具诱惑力。

众所周知的是,虽然无人驾驶已经成为一款车的核心竞争力,但研发无人驾驶系统却并非易事——成本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

所以无论是大众和福特,还是宝马和戴姆勒,都选择了联合研发的路径,以分摊研发成本。

相对于上述公司,吉利和沃尔沃同属吉利控股旗下,在合并重组后,将会在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方面,获得更大优势。

结语:

从当初的收购,到双方在技术上合作,顺利推出领克,再到现在进行合并重组,并打算挂牌香港甚至斯德哥尔摩,都表明吉利和沃尔沃的合作在走向深入,落地实施的话,将诞生一个年度销量超过200万辆、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化车企——这既是吉利的目标,也是沃尔沃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拟议中的合并整合,对于新集团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